(' …… 17号建筑内,爱德华·威腾也问了杨选清同样的问题。 正如建筑外两位教授判断的那样,这个会议并不需要很长时间,大家只扫了一眼超算给出的报告就基本能确定结果是正确的。 除非用了假数据。 但所有数据都是从cern的数据库中直接调取的,并没有进行人工干预,也就是说不存在数据造假的可能。 最重要的是对于这种验证工作,也不存在造假的可能。 cern公共数据库的那些屎山数据,所有成员都能调取。花个几小时就能完成对比,然后会有一群人直接开始选用类似的数据进行二次验证。 所以虽然等到爱德华·威腾来的时候,会议已经开完了。 不过他看完报告后,也大概确定了最后结果是正确的,于是便直接向最先验证出结果的杨选清教授问了这么一句。 华清的这位杨教授,听了爱德华·威腾的问题,尴尬的笑了笑,答道:“嗯,发邮件了。” “哦?他怎么回复的?”爱德华·威腾问了句。 杨选清笑的更尴尬了,但没回话。 尴尬是因为这位杨教授想到了乔泽回复的邮件,就一句话,不对,应该说就五个字“你们太慢了”。 可以想象,当他满怀激动的心情告知乔泽这个好消息,得到的回复只有这五个字时是种怎样的心情。 突然间便感觉索然无味。 不过这也让杨选清更加钦佩乔泽的自信。 能这么淡定,足以说明从论文发布开始,乔泽就根本没想过这个推导有错漏。 但他不想跟爱德华·威腾聊乔泽的回复。 毕竟那个回复显得太嚣张了。 但爱德华·威腾明显看懂了他笑容背后的潜台词。 “明白了,他肯定对这个结果不屑一顾。也对,乔泽是我见过最骄傲的人,当然他也有那个实力跟资格骄傲,毕竟他总是对的。”爱德华·威腾耸了耸肩,说道。 “呵呵……”杨选清笑了笑。 “他还在忙着完善那个材料模型吧?”爱德华·威腾又问了句。 杨选清摇了摇头道:“这我就不清楚了。二月底就来了这边,然后一直没回国。不太清楚乔教授在忙些什么。” 这句话多少有给自己脸上贴金的意思。 毕竟他就算在国内,大概率也不会跟乔泽产生太多交集。 “我刚刚从管理委员会那里得知,lhc的维护工作即将完成,如果你能联系上乔的话,可以问问他,接下来机器运行后的一些建议。我相信大家都会认可的。我最近给他去了几封邮件,都没回复。” “好的,威腾教授。当然您也别寄太大希望,事实上我跟乔教授也并不太熟。而且他对我们的研究似乎没有太大兴趣。”杨选清答了句。 “哎……”爱德华·威腾叹了口气。 一时间有些怅然。 他能想象,这座庞大的研究中心,今天将会有许多人兴奋到无法入眠。但远在华夏的那个创造了这一切的家伙,却对这些漠不关心。 真是见鬼了。 …… 事实也正如爱德华·威腾想的那样。 当结果上传到共享数据库,整个cern的确到处都充斥着快乐的空气。 对于这里的物理学家来说,他们终于有了能用于描述定理的数学框架跟工具。 那么在这个框架下,将能诞生出多少成果,让人不敢想象。 也许他们将能通过乔泽给的方法改写希格斯机制,重新书写物理的底层逻辑。 真的,这一刻,在许多物理学家眼中乔泽配享太庙。 当然也有许多人同样在关心乔泽此刻在想些什么,又在做些什么。 …… 华夏,西林。 给华清杨教授的回信,的确是乔泽亲自回的。所以才那么简短。 其实也因为当时他正忙于给豆豆写算法,所以想到什么就直接回复了过去。 更深层次的原因则是,这些物理学家验证的速度,拖慢了他公布一些构想的节奏。 乔泽跟三个人聊起过他关注跟研究杨-米尔斯理论的原因。 除了克雷研究所那百万美元的奖励之外,思考这个问题能够帮助他更清晰的去思考这个世界跟这个宇宙的规律。 所以无数物理学家正在构想中的事情,其实乔泽在论文完成时就已经有了大概的构想。 就好像那天下午,他在研究所的小院里,跟两位数学院士聊的那样,他虽然还没找到完美的数学结构去证实或者证否大统一理论,但已经有了许多想法。 不过那天跟两位院士聊的内容,比较超前了。 真要介入这一块的研究,还得一步步来。 比如从最基本的标准模型开始。 现在物理学界终于把他的论文验证了,可以按部就班的把他构想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