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不过想到对外都是豆豆在做主,这些担心也只是压在心里。 今天来谈的主要事情是关于数学研究所打算筹建一座超算中心的事情。 西林数研所发展的很快,快到研究所的教授们已经不满意跟其他院系、实验室、研究中心共用学校的超算中心。 单纯的数学理论研究的确不需要太多的超算支持,但现在西林数研所那些教授跟博士们经过半年时间的磨合,早已经很默契的各自选择了感兴趣的方向。 自然有人义无反顾的奔向了关于乔代数几何的应用研究。 很现实的选择。 不管是利用乔代数几何基础理论构建各类模型跟算法,还是用于模拟、仿真的研究,都是消耗算力的大户。虽然学校已经对西林数研所这些研究员们给了很多优惠政策,但显然并不能让人满足。 不过话又说回来,学校的超算中心本就是超负荷运转状态。尤其是学校那些重点材料实验室更是把算力安排得满满的。 至于去外面租…… 自从有了材料模型跟豆豆之后,全国上下算力的都很紧张。一堆的材料实验室要搞各种材料,需要消耗大半的算力,还有搞开放智能平台、仿真世界的……都需要消耗大量的算力。 价格也已经被推到了一个相当夸张的地步。 更可气的是,还真不是有钱就能租到足够的算力。外面的超算中心更倾向于把算力租给那些长期稳定使用的用户。 对于西林数研所的这些研究员来说,需要用算力的时候往往很急,但得出结果之后,又可能一段时间内不需要,压根就不是人家的目标用户。 所以建设一座属于研究所的超算中心势在必行。 第315章 这里到底还藏了多少好东西? 不管从哪个角度来看,超算中心都属于重资产。研究所肯定是没那么多钱的。 乔泽大概率是有的。 但李建高知道,乔泽跟苏沐橙刚把所有钱都拿出来直接捐献给乔泽自然科学基金了。最重要的还是,从来没有研究所筹建超算中心,让个人捐钱的道理。 来跟乔泽商量这件事主要还是因为乔泽出面去申请比他有用,毕竟现在乔泽的面子是真比他大。 …… “我们需要一座超算中心?” “是的。” “那为什么不自己建呢?” “因为……贵?” “哦,那让西林立橙建一座,跟研究所共享?” “嗯,其实你现在递交一份申请,应该很快就能通过的。给研究所建设超算中心这种事,还让你们自己花钱,不太好吧?” “可能吧,但万一以后要离开研究所呢?” “嗯……你对现在的西林数研所不满意吗?为什么会想着要离开?” “现在很满意,但这不代表以后也会满意,世界是动态的。重要核心研究资产应该给自己留有退路。”乔泽认真的说道。 李建高愣了愣,心情很复杂,颇有种孩子突然长大了,会反过来教育他了的感慨。 “而且既然是建一座新的超算中心,可以尝试一些新技术。比如嵌入了ai内核的超算中心就是不错的选择。这种试验性质的超算中心,如果走正常申请途径大概又要设立一个工程研究中心了。” 乔泽接着解释道。 “哦,新技术?你有什么想法?”李建高挪了挪身子,换了个更舒服的坐姿,开口问道。 “之前我休息的时候,做了一些工作,包括证明哥猜的过程中,重新审视了一遍超螺旋代数跟超越几何学的特征,除了重新解释螺旋结构向量场的数学跟物理定义外,也思考了跟该空间相似的结构,比如dna就是典型的双螺旋结构。 然后这段时间我看了一些关于生物电脑的论文,发现现在关于生物计算机的研究陷入了某种误区。这个方面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利用dna极高的存储密度,以及那些复杂的、非线性的信息处理任务,但我觉得也忽略了一些东西。 比如生命形式的基本运作机制可以通过量子力学的原理来进行解释和模拟?并以此在细胞跟分子水平上,来实现数据的存储、处理和计算。 如果可行的话,超螺旋代数本就提供了一种描述复杂、动态变化的螺旋结构的数学框架,这种结构在自然界的dna和蛋白质折叠中已经存在。结合一些量子特性,也许我们能开发一种生物信息处理单元,就简称sscd。 这样利用超螺旋结构的动态变化特性,sscd理论上应该能够在细胞的遗传物质中编码和解码更为复杂的信息。如果我的设想成立的话,还能将一些量子特性引入到生物数学处理单元中来,就能让这种生物信息处理单元具备更加强大的算力。” 说到这里,乔泽抿了抿嘴,似乎已经开始思考这项技术的可行性。 李建高则瞪大了眼睛,开始怀疑西林数学研究所这个称呼是不是有太多限制。 毕竟乔泽提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