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顾恩泽进了拍摄的场地,才发现现场布置得十分精美,入目的道具要么成双成对,要么选用了三、六、九的吉数,连充当背景板的太监和丫鬟,都比他想像得要多一些。
如果让内行人来看,仅从这一点细节上,就能判断出导演的基本功十分扎实——拍电影除了拍人,更要拍景,室内戏除了人,布景至关重要,有的画面显得“虚假”和“空挡”,就是因为道具布置不够上心,群众演员也只有三两个,自然叫人一看就能看出破绽。
帝国人大多是古亚洲人的后代,审美上讲究对称之美、色调之美、映衬之美,顾恩泽仅凭肉眼,就能看出布景不错,而经过镜头的拍摄,再叠加上了后期的滤镜,画面自然会叫人惊艳。
顾恩泽进了这样的拍摄场景,原本的七八分认真,已经变成了十分认真,纪兰导演年纪虽然不大,但做事很有章法,正式拍戏前,先叫了参与这场戏的所有演员一起研读了一遍剧本,又排练了一次,发觉顾恩泽记住了台词、演技也不算太差,这才点了头,开始正式的拍摄。
顾恩泽认认真真地演了第一遍,吃到了一个ng,第二遍、第三遍,又连续吃到了两个ng,纪兰的表情很淡,看不出喜怒,但就是一遍又一遍地喊重拍。
早在吃到第一个ng的时候,顾恩泽就去询问了纪兰,他问她:“我有哪些不足的地方,应该怎么更正”
纪兰前两次还能提出些意见,顾恩泽照着改正了,等到了第三次的时候,她只说:“感觉不对。”
接下来就是一次又一次的ng,顾恩泽尚且能坚持,同他演戏的老戏骨们,却都有些不满了,而这些不满,出人意料,并不是冲着顾恩泽的,反倒是冲着纪兰的。
老戏骨们拍摄过了太多戏,也见过太多不靠谱的年轻人,顾恩泽人虽然年轻,但能吃苦又认真,台词说得不错,演技也称不上差,更难得可贵的是,他在一次又一次的重拍中,不骄不躁,甚至一次比一次表现得更好一些,他们的确想不出什么由,叫纪兰压着不通过。
这一场戏就浪费了一下午的时间,天色变暗,室内戏也不好再拍,纪兰挥了挥手,说:“今天就先拍到这里,明天继续吧。”
顾恩泽听了没什么情绪上的波动,点了点头,打过招呼后就去卸妆换衣服,准备下班了。
--
第二天还是同样的戏份,顾恩泽又拍了两三遍,纪兰终于说了“过”字,然后紧锣密鼓地跟着拍下一场戏。
顾恩泽和纪兰相处了几天,渐渐也摸透了对方的习惯,对于一些寻常的戏份,纪兰的要求不算高,一般拍个一两条,也就过去了,但对于一些关键的戏份,纪兰却反复打磨,不拍上个十条八条决不罢休,有时候未必是哪里不好,而是纪兰想拍得更好一些,或者多拍几条备用,这样方便挑出更好的,用于后期的剪辑制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