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
这是顾恩泽看到屏幕中的“自己”时的第一反应,观众们更加夸张,有不少观众举起了手中的光脑,又反应过来盗摄是不良行为,心不甘情不愿地放下了光脑。
导演也很明白此刻的美,因此镜头足足停留了十几秒钟,才恋恋不舍地移开。
尽管有了一些与众不同的癖好,张明宇却丝毫没落下功课,相反,他是所有留学生中最刻苦,亦是最聪明的那一个。他的老师很喜欢他,临近毕业时,想方设法为他争取到了留在国外正式任职的机会——只需要一个短暂的、并不复杂的入籍仪式,只需要他放弃原本的国籍、选择当一个外国人。
一起留学的学生们艳羡着张明宇的好运,远在千里之外的张家人特地拍了电报过来,直言家中诸事有兄长们照料,他能在国外寻得一份正经差事,就此成为国外人,乃是家中荣耀,叫他务必选择留在国外,待以后张家人出国读书,再来投奔他、靠他照料。
张明宇写了一封长信给他曾经的友人欧阳华——其实写这封信前,张明宇已经与欧阳华许久未曾联络过,倒不是关系疏远了,而是欧阳华经常南征北战,平日里的事物亦十分繁忙,张明宇寄信的地址不得不变了又变,一封信递出去,往往过了数月亦没有任何回信。
张明宇写这封信,并不是去咨询欧阳华的意见的,而是在信中用调侃的语气告知对方——我准备放弃国外的优渥的条件,返身回国了,不知道你那边缺不缺军医,我可以去帮个忙。
寄出了这封信后,张明宇不顾众人的劝阻,婉拒了恩师的挽留,收拾好了自己的行李箱,买下最早一班航班的机票,选择动身回国。
影片的插曲在此刻响起,并不是激昂的音乐,而是一曲近似乡野小调的轻哼。
像乡音,是乡音。
游子游学在外,最牵挂的依旧是家乡,依旧是故土,依旧是祖国。
飞机缓慢降落,下飞机的人却并不多,张明宇拎着行李,走过空荡荡的廊桥,等迈出接站口,迎面而来便是热闹的气氛——人潮汹涌,摩肩接踵,人群之中,故人长身而立,正冲他挥着手。
镜头一会儿切到了张明宇这边,看他的表情从平静变成喜悦,一会儿切到了欧阳华这边,看他眼里的热泪、嘴角的笑容。
他们穿越过人海,穿越过时空的间隔,再一次紧紧地拥抱在了一起,仿佛这些年从未分离过,仿佛他们还是一对肆意打闹玩耍的公子哥儿。
张明宇捶了捶欧阳华的肩膀,对他说:“兄弟,我来投奔你了。”
“行,跟着我,吃香的,喝辣的。”
欧阳华的下属接过了张明宇的行李,两人上了同一辆车,一路一边聊一边笑一边哭,回忆着过去,畅想着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