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知客僧还想再问一下,师兄怎么想起这时候来建初寺?莫不是决定放下那三千恼丝了。结果一晃神、眼前一花,竟是人影子都不见了。
。
五愧抬头时,却见那半敞的窗外,幽幽正有一人影站着。他心想是哪个沙弥,不去做功课也不去玩耍,竟然跑到这里来。再一看,却是一头青丝入眼,伴着张清灵秀美的面孔,微微一讶,原来是 宁离。
宁氏的小世子,五愧心中原本就甚是喜爱,只是人家不爱入这寺里,他也总不能把人捉来。今日不知是哪阵风把人给吹来,既然自己送上了门,那可千万不能放过了。五愧顿时面上带笑,方要开口,却瞅着宁离神情,有些落魄恍惚似的。
他心中一动,便要上前。
却听宁离开口:“五愧大师去过沙州吗?”
五愧微微一愣,答道:“不曾。”
宁离幽幽注目于他:“那大师的师兄去过吗?”
五愧不知他为何有此一问。他在寺中辈分甚高,师兄唯有一位,当下答道:“五惭师兄曾云游四海,沙州乃是佛门重镇,自然是去过的。”
这答案并不出宁离所料,他默默点头,却道:“那另一位呢?”
五愧不解其意。
宁离开口道:“大师那位名唤作‘归猗’的师兄呢?”
五愧不妨他忽然提起,一时间面上怔愣,恰恰宁离紧紧将他盯着,不错过半分神情。
宁离道:“大师说我小时候,还亲手抱过我。可大师从前并不曾去过沙州,我也是第一次来建邺……您又如何见过我?”
五愧听得诧异,脱口而出:“你便是在京中出生的,宁王从未与你说过吗?”
那话语将将落地,五愧登时间醒悟到不妥。眼前这小世子既然从不知道,那定然是宁王有意隐瞒,不教宁离知晓。这一直都好好的瞒着,定是不知何处走漏了风声,才教宁离杀上门求证。怪说无事不登三宝殿呢,偏偏他先前也没有想到半点……
唉!
五愧顿时心中大喊不妙,他怎么就做了这个捅破窗户纸的人!
他只盼宁离不要追问下去,可是话已经出口,却由不得他了。
。
宁离思维前所未有的敏捷,将入京后所闻所见,串珠成线,他想起第一次登门时,在《春归建初图》外,听见的一声叹息,一声朗笑。
原来那时两位大师,见他时就已经有异样,只是他半点未觉。
宁离道:“大师第一次见我时,就将我当做了别人。”
五愧不假思索:“是我老眼昏花。”
“是么?”宁离微微一笑,“后来归喜禅师带我来建初寺,大师又给认错了。”
阿弥陀佛!
五愧心道,再一再二,总不能有再三,这一遭他不就是没有认错?可是这话他想想也就罢了,怎么能说与宁离听。五愧咳嗽了一声,道:“垂暮之身,年老体衰,难免眼睛看不清了。世子青春正茂,想来是不懂得我等苦恼的。”
宁离并不与他分辩,只道:“是么?可大师还断定我一心向佛,极有慧根。那次佛会,将我带去诵经,也十分欣慰,后来还教我去宝塔上挂灯。”
真要说起,这一桩桩的,破绽重重,半点未掩。
五愧连忙道:“那你就想错了。我只是念着沙州乃释家重镇,仙岩寺香火鼎盛,不输于建初寺。想着你身为宁氏世子,定然对此也精通罢了。”
……听着彷佛有些道理。
宁离摇了摇头,叹息道:“可惜了,五愧大师,佛法高深,我是一窍也不通。我在家中十七年,我阿耶从未教我读过一卷佛经,便是佛寺,也从来不去的。”
五愧眉毛顿时扬得老高,怒火上涌,一声大骂就要出口,都窜到舌尖了,又见眼前人一瞬不瞬将他盯着,醍醐灌顶赶紧吞了回来,道:“哦,竟有如此之事?大抵是宁王不通佛理罢,这也是有的。”
可他那欲怒又止的神情,已经悉数被宁离收进了眼底。
那样真切,不带有半分作假。
怒火是因为他,还是因为……阿耶?
宁离慢慢地说:“是呀,明明我阿耶与您的师兄归猗是至交好友,怎么连一卷佛经也不读……一次故人也不提呢?”
这两人分明俱被绘在了那《春归建初图》上,可一人名满天下,一人却寂寂无闻。
。
四目相对,宁离眸若清泉,纤毫可见。五愧心里有鬼,败下阵来。
宁离见五愧转开目光,一时心中有种近乎于证实的瞭然,他哪里还有不明白的?
原来他生于建邺,长于沙州,学于夔州。
可今岁之前,他从不知建邺。
宁离轻声道:“您最后见那位师兄,是在哪一年?”
五愧下意识答道:“元熙十九年后,就不曾再见过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