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姜红玉笑一声,她摸一下小兔子,去仓房拿根绳把它拴起来,还掰两片白菜叶子扔给它吃。
傍晚,骨胶熬成了,陶椿把铁锅里的骨头渣倒了,把凝固的骨胶又倒铁锅里融化。
姜红玉把吊在树上的鸟取下来,陶椿拿出火钳,一个把鸟往锅里丢,一个拿火钳挟着鸟肉在骨胶里翻转一圈再挟出来丢凉水盆里。
两百四十三只鸟都裹上骨胶,锅里的骨胶也见底了。
天黑了,夜风冷得刺骨,灭了炉子里的火,陶椿和姜红玉抬着一盆鸟回灶房,妯娌二人带上小核桃,三人一起剥鸟肉上黏的骨胶。
嘶啦啦的声音响了一个半时辰,所有鸟肉脱胶后,一个个光滑白净,鸟肉上一根毛都没有。
陶椿把剥下来的骨胶收起来,说:“我们明早把鸟卤了,继续拿弓箭去猎鸟,这些骨胶能反复用,我们多打些鸟回来。”
“好。”姜红玉说,“等鸟肉风干了,他们兄弟俩再出门巡山又能多带一样吃食,这是熟的,饿了掏出来就能吃。”
“能卖给来拉粉条的人,还有进山送俸禄的人,在山里赶路就得要这有滋有味的肉干消磨时间。”陶椿说。
第123章 山陵使来了 作坊雏形已显
鸟卤熟搁卤水里泡着,陶椿和姜红玉牵着刀疤脸带小核桃一起出门了,还没靠近演武场就看见不远处飞起乌压压一群鸟。
倒番薯渣的人走了,飞起的鸟群又落了下去。
“嗖”的一下,一支箭斜飞过去,连串三只鸟扎在番薯渣堆上不动了。
守在一旁的小子冲进鸟群抽出箭,他高声说:“芙蕖奶奶,你真厉害,射中了三只鸟。”
年婶子被夸得高兴,她换个位置,拉弓又放一箭。
陶椿靠近,她一天没来,这儿咋成孩子窝了?她粗略估计一下,挎着小弓箭、拿着小弹弓的孩子估计有三十个,年岁不大,小的估计有五岁,大的顶多有十岁。
又一道叫好声响起,年婶子收了弓箭,她嘱咐说:“你们都好好练箭,往后箭法不输我多少。”
说罢,她看着陶椿给牛扒番薯渣,问:“你昨儿咋没来?”
“忙着熬骨胶脱鸟毛,今天把鸟卤锅里了,我们才来继续射鸟。”陶椿说,“婶子,你今儿没进山啊?”
年婶子拎着箭支随手一指,说:“前两天砍树,今天搬树下山,我就没跟着去,待会儿要跟你叔一起去划定盖大棚的位置。”
“在哪个地方?”陶椿问。
“你家,你二叔家,还有我们这儿,我们三家框起来中间的位置。”年婶子一笑,说:“离你家不远,离我家也不远,落在我们眼皮子下,一出门就能看见。忙的时候能听见声,但不会吵到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