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不过,看破不说破,这才是京城的相处之道。
话锋一转,谭庸提到了行刺的事:“公主殿下,臣一直在追查此事,虽有线索,但还不够动手捉拿主犯归案,臣这几个月寝食难安啊。”
晏姝微微点头:“此事惊动了皇上,各方都会关注,谭大人无需着急,自有水落石出之日,秋日正是各处都十分忙碌的时候,连年有灾,这个秋天显得格外重要,还是眼下的事最为紧要,不急于一时。”
谭庸起身拱手一礼:“公主殿下眼明心亮,更以大局为重,臣敬佩。”
寒暄过后,晏姝请谭庸坐下后,才问:“这一批苦盐官府给了多长时间?”
“三个月,不知可够?”谭庸问。
晏姝看晏修屹,晏修屹微微点头。
晏姝才说:“谭大人,可否请您帮忙,运送这些苦盐到东郊城外。”
“公主殿下是要把这些苦盐送到麒麟山的庄子里?”谭庸问。
晏姝点头:“盯着的人太多,我也想要庇护兄长一二,别处都没有足够的场地,也没有足够的人手,不安全。”
“臣这就让下面的人装车,请两位公子带路。”谭庸答应的痛快。
离开衙门,晏姝让非花带着自己的印信先一步出城去庄子上和福伯说清楚,她倒是想要去庄子里,可皇上和皇后要去麒麟山,自己要坐陪。
事情安排好,晏姝回府就接到了宫里的消息,明日要帝后出宫。
时间刚好,晏姝第二日一大早就到宫门口候着了……
第293章 哪里来的妇人,敢冒犯六小姐,该打!
今日早朝只走了个过场。
承武帝宣布三日不上朝后,朝臣散去,承武帝和郑皇后出宫。
在宫门口,承武帝看着立在马车旁边的晏姝带着遮面,有些忍俊不止,吩咐福安:“把那些赏赐送到武元侯府吧。”
福安领旨安排小太监去办事。
晏姝给承武帝和郑皇后请安后,坐进马车里跟在帝后的马车后面,一行人出宫。
宫里周琳气得摔了茶盏,宫外晏欢脸色铁青,晏姝依旧受宠到这个地步,她们俩都要恨死了,可没辙!
出了京城,并无萧瑟之感,从城门外的农田开始,一直到麒麟山山脚下,处处都是硕果累累,农户忙着收割庄稼,孩童们欢笑着,背着小篓子,提着小篮子,颗粒归仓的画面,赏心悦目。
承武帝看到这样的场景是欢喜的。
“皇上,今年江北百姓日子不会太难熬了。”郑皇后说。
承武帝点头:“是啊,虽说江南干旱,可江南水源丰沛,总要比去年好很多。”
在帝后带着人往麒麟山来的时候,贤贵妃和灵玉公主回到了宫里。
只差一步,扑了个空的灵玉公主生气了,她明明是皇长女,偏偏冒出来一个晏姝,夺走了自己的皇长女的身份不说,父皇还如此宠爱她,这口气真是难以下咽。
“母妃,周琳没有同去,那补汤不是要断了?”灵玉公主小声说。
贤贵妃轻轻地牵着灵玉公主的手,让她坐在自己身边,柔声说:“所以,天要变了。”
“这么快?”灵玉公主惊得瞪大了眼睛。
贤贵妃点了点头。
母女二人都不说话了。
麒麟山这边,武元侯和郑相早早的下山到榆旺村的村头恭候着。
远远地看到仪仗队伍,武元侯偏头:“相爷,这次要捅破天了。”
“侯爷,早就捅破天了,不过咱们是才有机会出手罢了。”郑相目光笃定:“这一片繁荣景象,要在大安国各处都看得到,还需要最少三年的时间。”
武元侯点了点头:“总归是有盼头的。”
郑皇后频频的往前面张望,尽管只看得到两个人影,也一眼就认出了自己的父亲,忍不住红了眼眶。
承武帝伸出手轻轻的握住了郑皇后的手:“人无事就好。”
“是,皇上恕罪。”郑皇后低下头。
承武帝说:“郑相陪着朕一路走到今日,一晃都已二十五年之久了,在朕的心里,如父一般啊。”
“是皇上偏爱郑家。”郑皇后嘴上这么说,可怎么能忘记呢?得知父亲在文洪县出事了,她曾经三跪御书房门外,只求能让郑家人去扶灵归京,就算是不归京,扶灵归故里,皇上非但不允,更是连见都不见自己一面,情分在生死大事面前,已所剩无几了。
“臣郑子成叩见吾皇,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