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维一看有希望,赶忙起来,趁
夜骑了快马,奔往平城。
司马瓒明了大将军的意思,但还是开口询问道:“大将军这是打算在祁连山伏击杨济?”
“若去平城,只有祁连山一条路,在祁连山山麓设伏,定能将杨济一网打击。”
司马瓒有其他考量:“可祁连山毕竟是晋人地界,杨济定是熟知地形,与我们不利啊!”
刘琮何尝不知:“不破釜沉舟,如何功成?”他看着司马瓒吩咐他道:“你速去清点一千骑兵,将士们须得轻装简行,弓马从简,一刻钟后与我出发!”
司马瓒震惊:“大将军也去?”
刘琮不愿解释,挥手让他下去。
他行至卧榻处,看自己的寝被还放在胡车儿的榻上,寝被皱成一团。
他皱眉,那人怕冷,边塞苦寒,不知这寒冷的长夜她是如何度过。
第39章 从军行(十七) 反正她和刘琮比小葱拌……
越像北行, 气候越寒冷,车儿裹了厚厚的军袄,依然冷的直打哆嗦。
杨济与其剩余的随从, 一路马不停蹄,连连赶了三天的路。
刚开始被挂在战马上, 一路奔波, 她被硌的实在难受, 鬼哭狼嚎, 杨济实在是受不住这人聒噪。
在疾驰的马上将她一把揪正。
车儿这才坐起。
头晕还未过去,便被迎面逼来的寒气迫的喘不过气。
她用手捂着嘴, 在手心里喘气。
在行了不知多久之后, 杨济一行人才停下脚步歇息,他面上没有了密布的阴云,坐在篝火前食馐粮。
车儿已经好久都没有吃东西了。
她腆着脸向杨济讨要了一口吃食。
杨济似笑非笑的上下审视着她,随手抛给她一块面饼。
面饼干硬, 车儿慌忙去接, 她和杨济的眼神对上,便立马红了, 杨济眼神揶揄。
方才说的话历历在目。
在杨济眼里, 他就是一个男娃子,至于刘琮为何在杨济将她拉到身前做挡箭牌时,刘琮突然改变注意,要放了这一伙人,她可不会像杨济这般愚钝, 认为刘琮是个短袖,爱慕与她。
她一想起刘琮寒着眼神看她的模样,便浑身一个激灵。
车儿咬着牙忍了, 误会就误会吧,她也不在乎了,只要能活命,断袖就断袖。
反正她和刘琮比小葱拌豆腐还要清白!
她狠狠的咬了一口手中的面饼,一口没有咬下来,反倒是将牙齿咯的酸软。
她忍不住捂着面颊“唔”了一声。
突然有点怀念在刘琮营帐中的日子,起码日日都有热食吃的。
杨济远远的离了他,坐在篝火的另外一头,看车儿一脸的愁苦面容看着手中的面饼。
他忍不住嫌弃道:“边塞作物难以生长,今岁又是大雪,颗粒无收,牧民饿死大半,你可知你手中的吃食,是多少人想求而求不来的吗?你还这般苦像,如是不想吃,便还与我!”
车儿被这人冷冷说话的语气惊到,自然不敢在这人面前放肆,毕竟是敌军。
她面上立马换上讨好的笑,眯了眼睛:“吃的吃的,怎能不吃,不吃就要饿肚子的。”
杨济撇了她一眼,道:“打仗哪有不饿肚子的,我看就是刘琮将你护的太好。”
车儿惊诧:壮士!你是从哪里看出刘琮护着我的?我给他当牛做马伺候他的时候,你肯定不知道。
这些话,她肯定不敢说出来。
杨济看对面那人皱着眉头,鼻子不是鼻子,眼睛不是眼睛的低头沉思,他突然起了好奇之心。
他往那边探了一下头,轻哼一声笑问道:“我比较好奇,你跟刘琮是如何行闺/房之乐?”
什么闺/房之/乐!
车儿惊的站了起来。厉声道:“一……一派胡言!”
那人看车儿这般,不但没有生气,反而哈哈大笑起来。
车儿知道此刻肯定不是逞能之时,她只能将计就计。
越让杨济这厮误会刘琮爱慕与她,她生还的几率就越大!
她挺了挺胸膛:“你说的没错,刘琮本就是爱慕与我,无法自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