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国内一直很重视反坦克导弹的研发,至于原因也很简单,作为一个陆军为王的国家,那坦克就是最精锐的力量,既然有了矛那就必须有盾,更不用说,北边还有苏联在虎视眈眈,百万钢铁洪流枕戈待旦,那自然得想办法克制坦克。
反坦克导弹,自然不可能被错过。
国内的第二款反坦克导弹,仿制于苏联代号为9k11(西方代号:at-3萨格尔)的反坦克导弹,这款代号9k11的反坦克导弹,属于第一代反坦克导弹,而国内仿造的成品代号为红箭-73,从编号就能看的出来,这款导弹立项于73年,因为在71年的时候,国内才通过某些方式,获得了苏联的9k11反坦克导弹,并于两年后立项决定仿制。
至于仿制成功,那已经是78年的事情了,至于批量生产和装备,则在79年。
但是红箭-73反坦克导弹有个问题,那就是虽然仿照成功了,但是却是一款装备即落后的产品,因为在世界上,已经开始有第二代反坦克导弹大规模装备了,就比如老美的bg-71陶氏反坦克导弹,这属于第二代反坦克导弹,比第一代强的不是一星半点。
然而机遇就是这样的。
适逢六七十年代老美和南越打的火热,而那时国内和南越的关系又非常好,老美的陶氏反坦克导弹又是70年开始大规模装备的,并且广泛的投入到了对南越的战争中,武器到了战场上,那什么情况都有可能出现,比如丢了,也比如被缴获了。
所以在七十年代早期,国内通过南越,拿到了bg-71陶氏反坦克导弹的样品,而且数量不少。
这么好的东西到了手里,那自然不能放着当摆件,必须仔细研究一番。
所以,国内的第一款反坦克导弹,也就是在69年立项的国产的反坦克导弹项目,在整个七十年代,大量的吸纳和参考了陶氏反坦克导弹的相关技术,和73年立项的红箭-73反坦克导弹项目并行研发,这个项目最终的产品,代号为“红箭-8”。
又因为陶氏作为二代反坦克导弹,技术层面就比第一代反坦克导弹的at-3要复杂,并且从国防安全角度上来说,七十年国内急需优先解决反坦克导弹从无到有的问题,导致红箭-73项目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资金倾斜,所以在78年就完成了定型工作,次年开始量产。
而红箭-8因为技术难度高,科研经费极大不足,在正常的历史上,直到84年才完成了首次发射测试,85年定型,86年才大规模生产装备。
“嘶?真的是反坦克导弹?”
“郑委员你们悄没声儿的搞了个大新闻啊!”
“说说,什么路子?红箭-73的升级款?你们自己琢磨的?这也太快了吧?还是仿造的陶氏?”
那一刻,王烨好奇的问道。
其实王烨非常怀疑,郑委员他们是不是把红箭-8的项目给复制粘贴了过来,然后用钱砸了研发进度,因为联合体确实有承担红箭-8项目的长安机械科学研究所也就是国防203研究所的退休技术人员。
“嘿嘿,厂长,你常说大力出奇迹,我深表赞同!”
“所以我们搞了个加强版陶氏!”
在会议室众人的注视下,郑委员神色之间颇为得意的如此说道。
83中文网最新地址最近转码严重,让我们更有动力,更新更快,麻烦你动动小手退出阅读模式。谢谢
第311章 机动反坦克平台
听到郑委员这么说,王烨脸上浮现出一抹饶有兴致的表情。
在去年的时候,王烨之所以没有提前在反坦克导弹方向有所投入和准备,就是因为王烨很清楚,红箭-8项目就差临门一脚,马上就要面世了,而且红箭-8的性能是相当可圈可点的,自己没有必要重复投入,同样也没有必要截胡自己人的科研成果。
想想,203研究所的那群人,从69年就立项了这个项目,中间还因为某些原因耽搁了好几年,随后在72年项目才重新启动,又因为拿不到足够的科研经费,团队抠抠巴巴真是一分钱掰开两瓣花,费心费力十几年的时间,才把红箭-8给搞了出来。
结果自己凭借后世的记忆,甚至通过部委调动人员,导致技术流动的方式,在他们成功之前的前夜,把这个东西给搞出来,那对于这个团队而言,其实在心理层面的打击是毁灭性的,并且在王烨看来,这种行为卑鄙就算了,非常不利于科研系统的发展。
正是因为如此,从进入红星机械之后,王烨对于科研方向的确定,绝大部分情况都是凭借自己的眼光和技术储备,瞄准了一些市场为导向的稀缺产品,或者面向未来的潜力产品,简单来说就是,国家正在搞的,或者搞的不错的,我不搞。
最开始的煤气罐和钢管火箭弹就不用说了,后来的榴弹发射器、旋翼机、火力支援车、重型多管火箭炮、乃至是民用的皮卡、卡车列车,本质上都是以这個理念为导向的产品,国内没有、甚至是国际上也没有,但是市场有需求。
同样的,王烨当初决定搞坦克,也是因为这个理由。
国家没有第三代主战坦克,那自己就去砸钱想办法攻关搞坦克,但是国家马上就要有第二代的反坦克导弹了,那自己就完全没有必要重复去搞反坦克火箭弹了。
“加强版陶氏?郑委员你口气不小啊!”
“陶氏那可是全球范围内,二代反坦克导弹产品里面的标杆产品!”
随后,王烨拿起茶缸子喝了一口笑着如此说道,王烨在听到“加强版陶氏”这几个字之后,基本就可以确定,郑委员他们搞出来的东西,应该不是复制粘贴的红箭-8。
原因很简单。
当初国内在获得陶氏导弹之后,红箭-8项目组开始对其进行拆解和研究,通过参考和学习,推进红箭-8的设计,在这个过程中,项目组经过和部队以及部委方面的沟通和协调,最终确定了一个关键设计要素,那就是红箭-8的尺寸,要比陶氏小一些。
之所以会做出这个决定,其实原因只有一个。
那就是当时部委和部队普遍认为,国内部队缺乏足够的机械化,陆军的车辆和各种载具不够多,如果反坦克导弹的尺寸太大的话,运输会很困难,这一点不像是美国,美国人有钱,部队的机械化水平高,反坦克导弹去哪都可以用车拉着。
所以相对于陶氏长达一米一的弹体,红箭-8只有八十多厘米,同时弹体直径也相对应的小了一圈,最大处也就只有120毫米左右。
而这种尺寸的缩小,也导致射程、穿甲深度、飞行速度等数据指标的下降。
某种意义上来说。
初始型号的红箭-8只能称之为陶氏导弹的“青春版”,所以如果郑委员他们是把红箭-8给复制粘贴了过来,那就不可能称之为“加强版陶氏”,这违背了客观规律。
“哈哈,厂长你这话说的。”
“虽然咱们和老美的差距客观存在,但是老美的陶氏那都是六十年代的产物了,而且咱们拿到过不少实物,各个单位前前后后也都研究了十几年了,不至于还差那么多啊!”
“当然了,或许在控制系统方面,我们的这款和老美的确实还存在一定的差距,但是这种差距是微乎其微的,在我们看来,几乎是不影响使用和实战效果的。”
“但是,我们射程距离、穿甲深度、飞行速度可比他们高一大截!”
83中文网最新地址
“说一句加强版,我认为不过分!”
面对王烨的说法,郑委员显得颇为自信,声音洪亮的如此说道。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