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第九书屋 > 时空穿越 > 说好军转民,这煤气罐什么鬼? > 说好军转民,这煤气罐什么鬼? 第513节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翻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设置X

说好军转民,这煤气罐什么鬼? 第513节(2 / 2)

“我们要跟,跟的是对于太空的探索,因为在我看来,我们人类的文明一直在进步,我们不可能永远停留在这颗小小的星球上,未来的某一天,我们一定会迈向星辰大海的,而等到那一天的时候,拥有太空技术的国家,就会抢占先机,月球是他们的,火星是他们的,什么都会是他们的。”

“这和曾经的大航海时代,有什么不同呢?”

“而我们要做的,就是成为这其中的一员,不要再被落下,否则几百年后的未来,我们的子子孙孙一定会戳着我们的坟头骂我们的,就像我们今天,骂曾经的那些人一样。”

王烨的神情回荡在会议室的空气中,在场的众人不断的微微点头,很明显都是认同王烨的说法,然后王烨继续说道:

“所以,我们一定要跟,但是我们要用合适的方法跟。”

“他们要大战,那他们就大战,我们不搞这一套,我们要有自己的一套,而我们的这一套,我认为可以归纳为三个点。”

“第一点,是实用性。”

“目前我们在太空探索这个领域,相对于美国等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还是比较大的,所以我们应该继续在这个方向发力,搞一些我们迫切需要的,我们拥有一定技术积累的方面。”

“就比如卫星方面,什么环境监测卫星、什么侦查卫星、什么导航卫星之类的。”

“这是民用军用都有的,我们是需要搞一搞的。”

“第二点,就是经济性。”

“其实无论是火箭还是航天,这个东西最初是和军事绑定的,然后才是国家级别的高科技项目,其实并不考虑经济性和成本问题,而在我看来,这一点是非常糟糕的,是不具有可持续性的。”

“因为任何技术,随着最终的发展,都不能脱离军转民这条路。”

“而我们要做的就是把这一步尽可能的提前,占据先机。”

“我举个例子,就比如目前我们的火箭,无论是固体火箭还是液体火箭,使用的燃料成本都是非常高的,而如此高昂的成本,自然经济性就很差了。”

“但是,大家其实想一想,火箭上天,这本质上就是一个燃烧和喷气的过程,既然如此,那理论上能燃烧的,自然都能做到这一点,都能带动火箭上天,只不过是效率高低的问题。”

“就像曾经二次大战中,欧洲的德国,因为缺乏重要的战略资源石油,为了确保他们的战斗机和轰炸机都能持续的飞行,哪怕石油的进口通道被切断,他们也能继续作战,所以他们的科学家开始研究烧煤炭的飞机,而且据说还成功了,是有一架原型机的,是可以起飞的。”

“这说明什么?说明有些问题,我们得换个思路来思考,你说胯骨轴子我说城门楼子,其实这也没什么问题,就像是飞机烧煤炭这个问题,这其实非常的离谱,但是或许它并非不能实现。”

“而如果真的实现了,对于缺少石油资源的德国来说,就是非常重要的一步。”

说到这里,在众人错愕的目光中,王烨笑了笑端起茶杯了喝了一口,然后才继续说道:

“所以我想说的是,经济性对我们很重要。”

“高级的那些燃料我要研究,低端的那些我们也要研究,就比如之前周委员提到过的,煤气液氧火箭。”最近转码严重,让我们更有动力,更新更快,麻烦你动动小手退出阅读模式。谢谢

第491章 可回收火箭

王烨此话一出,坐在会议室里的一位看起来只有三十来岁的男人,突然挺起了胸膛,表情也变得兴奋了自豪了起来,因为他就是王烨嘴里的周委员,第一个提出来搞煤油液氧火箭的男人。

“煤油液氧这个方向,确实是比较廉价的。”

“毕竟老百姓都点煤油灯,虽然此煤油非彼煤油,但是也就是这么一个意思。”

“但是,这种廉价是有两个前提的,第一个前提就是,我们的研发整体是比较顺利的,而且能达到预定的推力效率,换句话说就是,这个方向虽然可行,但是真的可不可行还不知道,因为我记忆里过去没有人深入的研究过这个领域,如果研究进展缓慢,我们又大量的投入,经济成本就不说了,也会造成大量的时间成本浪费,这是非常重要的一点前提。”

在短暂的沉默之后,一位看起来六十来岁的老师如此说道,这位也是火箭领域的大佬,而他担心的问题很简单,那就是这个方向究竟行不行。

说白了,过去国内的科技发展,存在很大情况的摸着“xx”过河的行为,不是摸曾经的老师苏联,就是摸欧洲的国家,比如法国和英国之类的,要不就是摸德国,如此情况下起码有一点是确定的,比如美国搞什么,我们也搞什么,美国已经搞成功了,那么我们只要努力,大概率能成功,因为这条路已经有人验证过了,确实是能够走通的,而不是一条断头路。

但是,煤油液氧这个火箭发动机领域不是,这个领域无论是苏联还是美国,似乎都没有深入的搞过,因为找不到相关的数据,连一点字言片语的消息都没有,而这也导致了习惯摸着过河的众人,在没有了目标的情况下,成为了探索者的情况下,对于未来感觉惴惴不安。

甚至毫不夸张的说,联合体内部这种情况还是最少的,因为有王烨的存在,联合体搞过很多比较离奇的产品,世界上其他国家都没有搞的产品,所以大家也普遍的比较认同创新和探索这个角度,而在其他的研究所内,这种情况要更严重一些,比如一个资历不太深的研究人员提出来这种大胆的想法,十有八九的结果就是被否决,一方面本就没有钱,研究所更愿意把有限的金钱,投入到成功率和前途比较光明的领域,一方面大家在找不到可靠的证据时,也很难鼓起勇气冲击这个陌生的领域。

“没错,这个方向确实需要验证。”

“但是我认为,应该问题不大,本质上来说,就是热效率的问题,煤油就算是热效率低一点,也就顶多是载荷相对少一点,但是成本低啊!”

“对对对,一趟不行多跑几趟,说不定总价格还便宜呢。”

“这可就不一定了,得实验得计算。”

“但是不管怎么说吧!如果这个项目真的成功了,那我们的发射成本,可就太低了。”

“没错,到时候我们想怎么发,就怎么发,哈哈哈。”

在一片议论的声音中,刚才发言的那位上了岁数的老师轻轻敲了敲桌子,会议室逐渐安静了下来,他轻咳了一声继续说道:

“我继续说,我刚才说了一点,也就是方向的问题。”

“其实还有第二点,那就是我们的这种液氧煤油火箭想要真正的发挥出最高的价值,做到真正的廉价,必然还有另外一个重要的前提,那就是数量。”

“过去我们发射火箭,其实只讲质量不讲数量,所以其实没人太过于在乎成本,而液氧煤油的火箭,如果也像我们之前一样,一年发射几次,其实节约的费用并不多,总体的价值也不高,再加上研发和投入的成本,其实比不上常规火箭技术的研发。”

“毕竟常规的火箭,无论是固体的还是液体的,其实都有军用的价值,而液氧煤油的火箭,我猜这种价值应该不高,毕竟为了军用,我们可就不能再计算成本了,煤油有先天的限制。”

“然后,我们就又有一个问题了,数量!我们去哪找数量呢?”

“目前全国一年也发射不了多少火箭,而且就算是我的产品推出了,部委也不会把火箭都交给我们发射吧?那我们又能得到多少订单呢?这样一来,成本还合算吗?”

面对这位上了岁数的委员的面向全场的质问,另外一位委员略微思考了一下说道:

“这个问题,本质上是关于未来火箭和太空探索事业发展的预期。”

“也就是说未来这个领域究竟会不会大规模发展?国家会不会大规模的发射火箭发射卫星?”

说到这里,他稍微停顿了一下,然后说道: ', ' ')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翻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