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这几日周疏宁又重新忙碌了起来,入秋了,他的玉米快熟了。
周疏宁心情颇好的去地里摘了一箩筐回来,放到大铁锅里煮了,分给小伙伴们品尝。
虽然只是普通的嫩玉米,但不知是不是古代无公害无污染的土地种出来的粮食格外好吃,吃到嘴里有一种难以言喻的鲜甜。
周疏宁把小伙伴们都叫来了院子里,每次有新菜或者大丰收的时候,周疏宁都会把朋友们叫过来试菜。
现在干脆把东院和西院之间的那堵墙给拆掉了,早点摊也早已另设,给了西风村的村民,如今这两个院子就是专门给他们居住的。
所以今日,周疏宁把该请的小伙伴都请了过来,为的就是让大家尝尝新鲜的玉米大餐。
鲜玉米可不光煮着吃才好吃,还可以炖排骨,炖鸡,烤着吃,做松仁玉米,还能做玉米山菌汤。
周疏宁今日不想让大家闲着,差微雨去杀了一只羊,串成了一串一串的小串。
再支一个铁槽作烤炉,铺一张铁网做烤架,刷上一层花生油,把小串一串一串的码在上面,瞬间便烤的滋滋冒油。
还有几穗剥好的玉米,姜放好奇的看着那嫩生生的玉米问:“表姐,这便是我们种的那大片大片的一人多高的庄稼?”
周疏宁点头:“对,不过现在尚未成熟,嫩玉米煮着吃烤着吃炖着吃,怎么吃都好吃!”
姜放听罢点头,拿起生玉米就开始啃,周疏宁:“……你等等,生啃啊?”
姜放道:“表姐不是说怎么吃都好吃吗?”
周疏宁:……服了这个老6!
他帮姜放把玉米放到碳火上,一边烤一边道:“虽然生的玉米吃了也不会怎么样,但我们还是要养成吃熟食的好习惯。生食里细菌和寄生虫有很多,吃了以后容易拉肚子得痢疾。喝水也一样,不论是在何处,水烧开了再喝,能过滤掉百分之九十的细菌。”
他表姐这一套细菌病毒的,姜放不是很能听得懂,但是听表姐的准没错。
长孙清明从背后赶来,接过他手上的玉米道:“教大孙子的事,还是我来吧!微雨那边有事找你,你快过去看看。”
周疏宁应声,转身便去找微雨了,隐约听到姜放在身后吐槽:“你怎么如此小心眼?表姐和我说说话罢了,你连这都不许了?我告诉你,表姐可不是那种会被拘在屋舍里的小娘子。你若真爱她,便要给她足够的自由。”
长孙清明一脸无语,说道:“我说什么了?微雨真的有事找他,不信你跟过去看看。”
姜放倒也没那么无聊,一边烤肉一边道:“听说没有?皇上近日称病,嚷嚷着要立储的那些大臣据说天天在宫门前请命。”
长孙清明掀了掀眼皮:“你人在北疆,消息还挺灵通?”
姜放答:“曹将军说的,曹将军说,皇上可能要顶不住压力了。只是几位皇子实在有些……你懂的,所以皇上迟迟不肯立储,也是想看看新得的两位皇子成色怎么样。”
长孙清明:……有你这么形容皇子的吗?
姜放却又真情实感的叹了口气:“可惜,长孙清明死了,他为什么要死呢?当初我们姜家家主一心想跟着他建功立业,把几个叔伯全都安排进了太子麾下。如今也只能呆在这北疆,再也没有翻身之日了。”
长孙清明忍不住问了一句:“那你恨他吗?”
姜放把烤好的一串肉放到盘子里,十分随意的答道:“不恨,其实我还要谢谢他的,否则我也不可能与表姐走这么近。哦,我要说的不是这个。我想说的是,如果长孙清明还活着,皇上就不会这么纠结了。毕竟他这么优秀,天下交给他,定能安邦定国平天下。”
长孙清明也是意外,他没想到姜放对他的评价如此高,刚要再问一句什么,就听到门外又有人声传来。
长孙清明和姜放喊来了金虎,让他帮忙看着食物,便相携去了门外。
周疏宁听到有人叫门,已经带着微雨来到了门外。
只见门外有一顶木质小轿,轿帘是深蓝色,绣纹也是庄重的缠枝莲纹,猜测应该是位长者。
如周疏宁所料,界帘打开,果然是一名年长妇人。
妇人长的很端庄,五十岁左右的模样,手上柱着一根拐杖,拐杖上还坠了流苏。
来者是客,周疏宁十分客气的上前对妇人福了福,开口道:“请问老夫人是找我吗?不知老夫人是何人?找我又有何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