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翻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设置X

第43章(2 / 2)

这个人看起来很年轻, 身姿挺拔,但随着他转过身露出真容, 种种关于他的分析都消失殆尽, 剩下的只有“这也太好看了”的感慨。

如果是其他视频, 在这样的画面之后, 接的可能是更近、更多角度的镜头,然而这个先导片并没有。

这一幕画面之后,镜头里出现了第二个人。

这个人年纪大上许多,也没有出众的面容, 他看到那个年轻人站在剧院里,问了一句:“你喜欢音乐?”

“应该是喜欢的,”年轻人并没有给出完全肯定的答复,“说实话,我没太想过这个问题,我感觉那是我人生的一部分,我已经习惯了和它共生,没有考虑过其他,因为痛苦的时候也有。”

年长者笑了一下,又问道:“你在剧院演奏过吗?”

年轻人摇了摇头:“没有,事实上,一直到几个月前,听过我演奏的都只有寥寥数人。我们想着一鸣惊人,别说剧院,我甚至没有正式上过舞台。”

年长者的笑容更深了:“那你想登上舞台吗?”

年轻人没有回答,他只是看着舞台,不知道在想些什么。

之后场景变换,出现在画面里的是一个存放乐器的地方。

那些乐器样式各异,有些裸露在外,有些收在盒子里。这段镜头的最后出现的是一把小提琴,以及小提琴主人不复年轻的手。

视频里有小提琴曲同时响起,它悠扬辽远,带着镜头走过一个乐团从诞生到变迁,从变迁到现在。画面走过了无数岁月,曲子也带着岁月的沉稳。

终于,这段曲子临近尾声,另一段曲子响起,它年轻、热烈,配合着画面里闪过的乐团里一张张年轻的笑脸,定格在了另一把小提琴上。

那把小提琴的主人有着一双年轻而完美的手,他的面容没有再出镜,但所有人都知道他是谁。

先导片的画面到此为止,看完的人没觉得终于结束了,反而满脑子的怎么这就结束了?

有人不死心点了一下进度条,想看看是不是故弄玄虚,但事实证明,这个先导片并没有故弄玄虚。

它就是那么短,起的作用只是单纯的预告而已。

【虽然我知道这是纪录片但是那么一张脸放在那居然只给了一秒的镜头这真的合理吗?】

【这是乔云忻第一个正式镜头吧?我是说除了直播、非官方拍摄外的第一个正式镜头。该说不说,这张脸真的能打,完全能让人念念不忘的那种能打。】

【我第一次觉得404的小提琴天赋是他发挥颜值优势路上的绊脚石……如果他没有小提琴天赋,他是不是就会进娱乐圈演戏了?】

【根据和安交响乐团的文案,乔云忻真去那个乐团当小提琴手了?他真准备一条路走到黑不考虑其他选择吗?】

【为什么要考虑其他选择?他那种程度的小提琴水平,需要天赋、需要努力、也需要热爱,做其他选择……这不是完全不尊重他本人的意愿吗?】

……

因为乔云忻的知名度足够大,加上领域重合,哪怕最开始看纪录片的人并不多,但只要有人看,就有人认得出他,于是纪录片上线不过十分钟的功夫,这件事就在娱乐论坛传开了,两个小时后,这个纪录片一举成为鲲鹏平台近七日纪录片播放量的榜首,关注度不可谓不高。

关注度一高,这个短短几分钟的先导片最重要的讯息便被众人发现了。

在这个先导片中,除了乔云忻,唯一出场的人是许秋思,他是国内最负盛名的小提琴家之一,也是和安交响乐团的首席小提琴手。因为年纪大了精力不济没办法兼顾太多,他几年前就准备卸任,然而原定的接任者出事,他离开和安的时间便一拖再拖。

如今他和乔云忻共同出现不说,更是接替演奏了两段曲子,当中的意味太过明显,甚至不需要分析。

【我以前一直觉得我足够高看乔云忻了,现在感觉还是低估了他,在同等音质下,他的小提琴水平居然并不比许先生逊色。】

【我们乐团的小提琴手看完先导片直接自闭了,用她的话说,因为客观条件限制,乔云忻有些方面是比许先生逊色,但他的一些优点却是许先生都比不上的,想想她从小就被人称为天才,结果连比他小那么多岁的乔云忻都比不上。】

【不愧是天才,还会把自己和乔云忻对比,我就不同了,人神之别过于巨大,我除了感叹就是感叹。】

【如果乔云忻能够适应演出,那他成为国内最年轻的首席小提琴手几乎是板上钉钉的事。和安这眼光魄力是真没话说,我们乐团也想过要不要邀请他,最后还是因为觉得他不会答应放弃了,现在肠子都悔青了。】

……

一个名为《专业人士怎么看和安交响乐团的纪录片》的贴子里,一些有相关知识的人正在热火朝天地讨论着。

他们的讨论和普通网友的讨论不同,自始至终都主题明确,并且没有出现任何的差评。 ', ' ')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翻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