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第九书屋 > > 她们正当风华(快穿) > 分卷阅读3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设置X

分卷阅读3(1 / 1)

“多谢你的好意,我心领了。” 她王清莞,本就是心高气傲之人。 唯一的错误,就是自恃才华,想在世上为自己闯出一片天来。 王清莞在很小的时候就展示过自己的绝世才华。 她玩闹间的随口一吟,都会引起周围人的惊叹,神童之名在京城内无人不知无人不晓。谁都知道,丞相有一子,名唤清莞,有不世之才。 只可惜,是个女子。 也幸亏是个女子,否则这王家的将来不可限量。 王清莞又怎么会感觉不到别人看向她双眼中的遗憾和庆幸? 于是稚童年岁的她就咬牙发誓,将来一定会入朝为官,打破女子不得入朝为官这一惯例。 也是从这个时候开始,她那身为丞相的父亲对她管理开始严格,要求她每隔十日就得作出一首诗篇。 父亲不过是为了让自己成材,这正中王清莞的下怀。 一连几年下来,与外界隔绝往来的王清莞在某一天突然感到了厌烦。她怀念起自己幼时的同伴,怀念起自己曾经在人流往来的街道上穿梭的快乐和自在。 备受宠爱的她以为出门这一小小的愿望很容易实现,现实却出乎王清莞的意料。 她的父亲难得发了怒,不仅禁止她出门,还责骂她不好好读书,浪费了自己的一番苦心。 王清莞很是羞愧。 但这点羞愧抵消不了她想要出去的欲望。 在十三岁的上元节,也就是三十年前的今天,王清莞偷偷溜了出去,外面的世界和记忆中是一样的繁华,令人心生向往。 九湘不知从哪里搬出一张凳子坐在王清莞身侧。 刚刚刮过一阵风,簌簌地将梅花的花瓣吹落了一地,二人身上也落了不少,九湘正将怀中的花瓣一片一片地往外捻。 见王清莞突然停住,九湘看向王清莞,等待着接下来的发言。 面前的场景如书中一般所说的那般在她面前展开着,王清莞还没开始欣赏,就听见有人用稚嫩的声音吟着她曾作的一篇诗。 那时王清莞完全不想深究自己的诗为什么会出现在闹市中,因为她的心已经完全被喜悦填满。 居然有人当众吟咏她的诗句? 纵使王清莞早慧,但她毕竟才十三岁,正是虚荣的时候。 直到她的视线越过层层人群,落到高台上站着的人身上,看到那张熟悉的面孔时,笑容僵在了她的脸上,满心欢喜也在这个时候荡然无存。 身侧有人议论道:“丞相的公子年纪轻轻就有如此之才,日后前途不可估摸啊。听说丞相还有一女,年少时也曾惊才绝艳,如今却泯然众人,不知这位公子是否也会走上他姐姐的道路。” 旁边有人在放着爆竹,噼里啪啦的声音打乱了王清莞的思考,心绪也如身后的烟火声一样乱七八糟。 他们口中的公子说的是谁?丞相又是谁?如今泯然众人的又是谁? 等王清莞想清楚时,双眼已经喷出了愤怒的火花。 她想要冲上高台揭穿弟弟小偷一般的行为时,却被人捂住了嘴禁锢了手脚。 拦住她的人是她向来仰慕的父亲。 父亲一点也没有因为自己孩子偷窃东西而生气,他只对王清莞道:“和为父一起回去吧,你上次想要的那个琉璃瓶,为父一会儿就命人给你送过去。” 王清莞现在已经冷静下来了,冷静下来的她思绪不再像方才一样缓慢。 她看着眼前的高大的父亲,和高台上出尽了风头的弟弟,关于这件事的来龙去脉她已经不能再明白了。 本以为是弟弟一人所为,没想到她敬爱的父亲也掺在其中。 她愤怒地质问父亲:“为什么让弟弟拿着我的诗出去骗人?” 父亲说:“清莞,你得理解父亲。别看为父如今肩负丞相一职,风光无限,实际上我们王家已经开始没落,为父不能眼睁睁地看着它没落啊。你虽有才华,却是女儿身,无法光宗耀祖,扬我门楣。你弟弟虽才华平庸,却是可以……” 王清莞冷酷地打断了他:“我不愿意。” 父亲面露失望:“清莞,你向来知书达理,怎么不理解父亲这一番苦心呢?” 这句话一出,王清莞心中的怒火更甚。 若是搁其它事,王清莞或许会因为这一句话而选择顺从,但这是她引以为傲的才华,她为什么要将自己的骄傲拱手让人? 她倔强道:“我不。” 王清莞现在已经记不得自己当初是什么样的心情。 她只记得,在愤怒之下,还有一个名为失落的情绪占据了她的全部心神。 不仅仅是被亲人窃诗而难过,还有她日夜苦读,心中只想实现打破女子不得入朝为官这个惯例的愿望。谁知这个想法从未被她仰慕的父亲认真对待过,甚至还加以利用。 她不过是笑话。 当年的王清莞还是一副刚硬又天真的性子,她放下豪言:“让弟弟给我道歉,并且向所有人承认他窃我的诗。否则,我就将这件事大告天下。” 第3章 古代篇之王清莞 当初的事情颠覆了年幼的王清莞的所有认知,她至今都做不到坦然接受,每每想起,恨意便在心中化成了一把刀,割得她五脏六腑生疼。 当年的王清莞在倔强地说完那一句话后,她被父亲带回府中关进了祠堂,命令她在里面好好反省。 早春虽然占了一个“春”字,寒意却不比冬日少几分,她的父亲禁止任何人给她赠送可以保暖的衣服和食物。 当她夜里因为寒冷不得不蜷缩起身体时,她仍然保持倔强,她宁可死在这里也绝不将自己的才华赠给其他人所用。 哪怕那个人是与她同母所出的弟弟。 第二日在父亲问起她可否有转变想法,王清莞坚定地摇着头,哪怕她又冷又饿,意识也有些模糊。 他父亲甩袖而去,与之前不同的是,这次将她母亲也关了进来。 母亲是全府上下唯一一个没有劝她的人。 夜间寒冷,母亲将她的双脚捂在怀中,将自己周身的温度传递给她;饭菜冰冷生硬,也是母亲将它捂在怀中,捂暖了之后才送到她嘴边。 几日后父亲又来问时,虚弱的王清莞看着只剩一口气的母亲,含泪应允了。 后来在每一年的上元节,王清莞总是将自己搁置在寒风中,不顾因此会大病一场的身体,她希望自己记住坠入耻辱之海中的那一天。 若有机会,她一定会报复回来。 书中并没有介绍王清莞十三岁时失败的反抗,却记载了十九岁的王清莞将弟弟的诗据为己有,并在宴会上大放光彩,好让自己嫁入皇家,攀上高枝。 王清莞会窃诗吗? 尽管交谈不过数语,面前的人也是消沉模样,但九湘笃定,王清莞不会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