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国结交的盟友,宋国一定不结交,宋国欺压的几个小国,郑国国君一定会赏赐大把的东西运去送温暖。
可是他们这些出使的人使命就在这儿。
为不可为之事。利用这一张破嘴,上谈人族大义,下谈生意利益,无论如何都得试着把这事儿给办成了。
但是商珩一到宋国,看到满街的告示和张贴出来的王令诏书,倒吸一口凉气。
宋王你太过激进了!你怎么开始大举征兵了?怎么就要动兵戈了?
商珩定睛一看,又揉揉眼,确认自己没有看错。
宋国为什么征兵?
为了攻打大燕!
商珩一行人失神之际,忽然有个人走到近侧拱手道:“打扰。见诸位打扮,可是武国来使?”
此地是宋国边境地带,商珩一行人到访当然通知了城主,通行文书也已经盖章,使者信函早已送到国都昌明。照理来说,除非到了都城,不然一般不会有人搭理他们,这时突然有人来问,引得商珩一阵惊讶。
“在下武国使臣商珩。”他拱手,打量着对面的人,“我等正要前去国都面见宋王,不知阁下是……”
“在下是宋国大公子宋兆雪身边的侍从,我家公子有请。”他客客气气地引他们去了一座驿馆。
侍从在宋兆雪身边小声说了几句话,宋兆雪便看向商珩,在他躬身行礼之前就说了一句免礼,随后好奇地打量他:“你也姓商?和商悯是什么关系?听你字辈,莫不是她的爷爷?”
商珩听出他语气中并无恶意,心一下子活泛开了,便露出笑容道:“论血缘,的确是武王舅爷爷辈的。”
宋兆雪一愣,对武王这个称呼感到有些不习惯,但是他很快调整了心态,笑道:“不如结伴同行?反正目的地都是昌明。”
商珩脸上笑容更浓,哪有不应的道理,立刻就答应了下来。
侍从踌躇着,到底是没有出言劝阻。
只是到人后才对宋兆雪传音道:“公子,这么做会不会不妥?到底是他国使者,贸然接触似乎不好。”
“怕什么?本公子有分寸。”宋兆雪自有这么做的底气。
他是唯一的公子,现在年龄也大了,母亲之前对他传信,说回来之后要让他试着接触政事。宋国的事都与他相关,武国使者来宋,宋兆雪自然想试着接触一二。
更何况商悯已经成王,他对这位“大师姐”要做的事就更加好奇了。
宋兆雪是个金饽饽,而且还是个主动送上门的金饽饽。
商珩面带微笑,认为这是个绝佳的时机,可从宋兆雪的性情试探出宋王的态度。
与宋兆雪同行的时候他谈吐文雅风趣幽默,上知天文,下晓地理,时不时还会发表一些对众多诸侯国的看法。
可是宋兆雪兴趣不大,反而对武王的事情旁敲侧击。
商珩抹了一把汗,假装不经意说武王小时候曾如何如何听闻武王曾怎么怎么……他当然也不能刻意提起,只是每次恰到好处就说那么一句。宋兆雪这才提起兴致,还时不时追问:“真的假的?”
商珩目光充满疑惑地望过去,见对方大大方方解释:“我、郑留、武王曾一起拜入苏归门下,武王是大师姐,我排行第三,郑留老二。”
他说得坦坦荡荡,毫无羞愧,明明他才是三人中年龄最长的一个。
宋兆雪是真不觉得有什么大不了的,刚开始确实是羞耻了一阵,后来奋发图强,还是追不上,现在商悯都成武王了……那他有啥可丢人的?
虽然这话有自我安慰之嫌,不过他确实心气儿坦荡了。
商珩摸摸下巴,心中产生了个念头,他面带笑容地说:“前阵子臣正好出使郑国,郑王提议让郑留公子联姻武国……”
宋兆雪身子一歪,险些跌倒,惊悚地回望过来:“啊?!”
商珩一下子不确认对方这反应是什么意思了。
他故意没说联姻差不多要定下来了,就是为了试试宋兆雪这个宋国公子的想法。
武国郑国结盟,宋国是否会同武国交恶?这是个未知数。结果宋兆雪反应有点奇怪,让他拿不准主意了。
宋兆雪回神之后第一时间问:“那这联姻要成了吗?”
“王上还没有回信。”商珩挑了个模棱两可又不算说谎的答案。
他旁敲侧击道:“公子与郑国公子以及王上相处日久,不知在您看来,二人是否性格相合?我毕竟没有见过那位郑国公子……”
宋兆雪愣了一会儿,表情有点呆:“好像相合吧……”
商珩一下子确认了什么,笑了起来。
还以为武王在苏归门下时,与这两位公子都是表面关系,谁知看兆雪公子今日反应,这仨人好像交情并不差,哪怕宋国和郑国是敌国。
与其说宋兆雪是因担心郑国和武国结盟而呆愣,不如说他就是单纯的惊讶,没想到他们俩可能会联姻,不掺杂家国利益与喜恶。
商珩更加坚定了接下来的策略,和宋兆雪打好关系。
任何一个有利于结盟的因素都不可以放过,尤其是宋兆雪这种身份特殊的人,他的想法可能会直接影响宋王。
不过,此行不管结盟不结盟都不亏了。
武国派遣使者来到这些国家,是为了组成联盟抗燕,现在皇太后为妖的事大白于天下,赵国起兵,宋国也要起兵,大势可谓已经成型,无需推波助澜。
但是,一个疑惑盘旋在商珩脑海中——为什么?
为什么宋国要抗燕?
先前他们态度可不是这样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