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若缘只能跪在冰冷的地板上,反复地揣摩太后与皇后的深意。
太后的眼角余光扫过一位嬷嬷。那嬷嬷站得笔直,神态一派端庄,声若洪钟:“太后娘娘、皇后娘娘、贵妃娘娘、三公主殿下,倘若奴婢问出了差错,还请您四位主子金口指正。”
太后面无异色,嬷嬷才接着问:“卫国公的幼子卢彻,自从去年九月起,四处发放高利贷,牵连了京城的数百户人家,闹得民怨沸腾、人心惶惶,百十来位苦主都在顺天府门前击鼓鸣冤。奴婢斗胆,请问五公主,您有没有听说过此事?”
若缘后背的汗毛直竖了起来。她定了定神,哑着嗓子道:“没,从没。”
嬷嬷拍了一下手掌,宫女端来一份证物,呈递到若缘的面前。
那嬷嬷又问:“五驸马卢腾,曾与卢彻签过契约、做过担保,人证物证俱全,如何抵赖的去?”
若缘尚未开口,卢腾急于辩白:“太后娘娘明鉴,儿臣万万不敢造次!儿臣全家上下,向来知法守法,秉公为公,卢彻虽是我表弟,但我从不纵容他!我家的家训是‘清廉自守、刚正不阿’……”
萧贵妃叹了口气:“五驸马,你贵为皇族,你家就是皇家,不是卢家,可别再记错了。”
皇后也说:“常言道,家丑不可外扬。五驸马心里有什么话,当着家中长辈的面,但说无妨,本宫必将酌情考量。此案与皇族相关,总该有个说法,才能平和地解决。”
皇后的雍容大度,让卢腾窥见一线生机。
卢腾鼓足一口气,讲完一段话:“卢彻说他要买宅子,找我借钱,我把自己的玉佩给了他,当作抵押,卢彻从头到尾都没提过‘高利贷’三个字!我以项上人头担保,从未插手过京城的高利贷……”
嬷嬷打断他的话:“你父母为何变卖家产?”
卢腾脸色一变,若缘急忙答道:“这是卢家的私事!”
嬷嬷厉声道:“太后娘娘的面前,卢家没有私事!五公主殿下,请恕奴婢多嘴,此案在民间广为人知,内阁不敢贸然参奏,还得先顾全您和驸马的体面!您不把事情讲清楚,太后娘娘如何为您做主?!”
卢腾重重磕了一个响头:“太后娘娘明鉴!宫里发下来的例银,难以支持五公主的开销……”
“哦?”萧贵妃叹道,“所以卢家上下倾家荡产,只为供养五公主的吃穿用度?难道大梁的公主要靠驸马养活吗?公主的尊位厚禄,已是形同虚设了?皇后娘娘,如此惊天骇地的一件事,您此前可有耳闻?”
皇后面露怜惜之色,惋叹道:“五公主的性子庄静内敛,凡事都闷在心里。倘若她早点把难处告诉本宫,本宫会从自己的例银里支取一些,助她度过这一次难关。”
皇后还说:“去年户部的库存告罄,宫里的开支削减了一半,贵妃也是知道的。去年夏天,陛下亲自检查了皇城的账务,吩咐后宫的妃嫔躬行节俭。陛下一心为民,愿与朝臣、百姓同舟共济,与日月同辉共明,实有照临之德。”
“陛下万岁万万岁!”卢腾捧了一句场,又喊道,“以陛下之圣明,必能体察儿臣之冤情!”
顾川柏微微皱了一下眉。
卢腾恰巧瞥见顾川柏的神态,就知道自己讲错了话,但他想改口也来不及了,萧贵妃立刻接话道:“五驸马此言何意?难道你的冤情,唯有陛下能洞见吗?你把太后娘娘、皇后娘娘置于何地?”
若缘代他请罪:“驸马出言无状,儿臣恳请贵妃娘娘原谅。”说完,她又磕了一个响头。
“驸马是孝顺的孩子,本宫听得明白,”皇后转过话题,温声道,“此案不会积压太久,倘若京城传出了流言蜚语,你们听过了也就罢了,莫要追究,凡事以皇族体面为重。”
第97章 鸳侣离分 秀如春水濯芙蓉,丽如海棠凝……
若缘听出了皇后的言外之意。
皇后既不会惩罚她,也不允许她自证清白。她丈夫的堂弟犯了罪,她背负着连坐之责。皇后全然不管她的死活,她只能打碎了牙齿往肚子里咽,闭紧自己的嘴,佯装一个哑巴。
皇后的手头握着卢腾放贷的证据,甚至有卢腾签名画押的契书,卢腾沾到的脏水必然洗脱不净了。
卢腾是若缘的驸马,大理寺不敢贸然查办他,他的罪行是否严重,全凭皇后、太后一槌定音。
思及此,若缘的面色苍白如纸。她怀疑皇后会以“督办”的名义,派人彻查京城的高利贷一案,趁机收揽一些实权。而她高阳若缘注定是被皇后操纵的一枚棋子。
皇帝已经三个月没露过面了,秦州、康州的内乱愈演愈烈,朝廷的党争也到了最严峻的关头,京城的百姓很有些惶惶不安。
这个节骨眼上,大皇子、三公主之流的皇族依然过着骄奢淫逸的生活——他们的宫殿位于皇城之外,灯火彻夜不休,香风飘渺不绝,五湖四海的贡品源源不断地送至他们的府上。京城的贫民贱民口口相传,人人都说大皇子、三公主府上的残汤剩饭是百吃不厌的美食。皇族的泔水桶,不逊于贫民的寿宴喜宴。
去年京城的灾害频发,穷困潦倒的民众不在少数,他们的心里难免有许多怨言。此时皇后把五公主的罪证公之于众,那五公主必将沦为众矢之的。
若缘猜不透皇后的下一步打算,她只知道自己绝非皇后的对手。她再三思索,实不甘心,以退为进道:“儿臣对于高利贷一无所知,更没有从中获利。儿臣家中的账目往来一清二楚,儿臣愿意把账目交到大理寺,协助大理寺官员严查严办。”
皇后闻言,怜悯而慈爱道:“五公主,你是大梁的公主。你的行为举止,象征着公主的颜面。万一大理寺查到罪证,朝臣会如何看待你?天下人会如何看待公主?”
若缘还未开口,方谨笑了一声,缓缓道:“卢腾在契纸上签了字,画了押,是他卢腾和卢彻结了契约,无关皇妹的身份。以我之见,就算卢腾欺上瞒下,把皇妹蒙在鼓里,担责的人也该是卢腾。母后,您现在替皇妹担忧,为时尚早。”
方谨这一番话,说得恰到好处。
若缘仰起头,远远地望了皇姐一眼。
她和皇姐同为公主,却有贵贱之分,皇姐高居上位,而她跪在底下,皇姐为她解围,她是不是还要感恩戴德?
方谨并未留意若缘。她气定神闲地静坐着,衣裙缀满珠光宝气。
太后的目光也落到了方谨的身上。
方谨和太后商量了几句,便领会了太后的意思——太后希望此事不了了之,不牵连包括卢腾在内的皇族。太后是想敲打若缘,但她也给若缘留了余地。
如果不是内阁的折子交到了太后手里,太后不见得会管若缘的这一桩闲事。
昭宁十四年,太后的亲生女儿嘉元长公主被囚禁于养蜂夹道,太后的女婿、孙女都被凌迟处死,太后没为他们流一滴眼泪。她的心是铁做的,她的仁善是虚假的。她并不需要扶持任何一个孙辈,自在皇城安享她的尊荣。她所看重的,唯有天下的安稳,以及皇帝的体面。
太后没等皇后发话,便总结道:“这件案子,不仅是五公主的家事,也是哀家的家事。而今五公主当面说开,哀家心里也
有数了。依照哀家看来,皇帝仍在病中,京城的时局艰难,凡事皆要以‘稳’字当头,不求有功,但求无过。”
方谨唇边的笑意更深。她恭敬地低下头,略看了一眼皇后的神色。
皇后岿然不动,好似一尊雕像。
太后下令道:“五驸马禁足三个月,静思己过;五公主罚俸半年,端正心念。还有始作俑者,卫国公家的幼子卢彻,哀家记得他不是第一回 犯案,先前他……”
太后顿了一顿,方谨接话道:“他曾经污蔑过四皇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