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接到了侍卫送来的一封密信。这是八百里加急的密信,信封上盖着玫瑰形状的火漆印记,显然是出自华瑶的私章。
谢云潇拆开封套,缓缓地取出信纸,从第一行开始默读。华瑶对他的称呼是“潇潇”,他不自觉地微微笑了一下,华瑶还为他写道:“多日不见,思念甚切。”
他反复推敲这八个字,对她的思念更深了一层。
与她分别之后,他饱尝相思之苦,并非不能忍受,只是有些难熬。他为公事而忙碌,绝不应该牵挂于儿女私情,可他心不由己,每时每刻,每当他稍有空闲,就会立即想起她,梦里梦外都是她的一举一动,或许这是所谓的“相思成疾”,他已病入膏肓了。
他侧目,看向山林之景,意识略微放空,他心下稍定,又接着读信,读到末尾,只见她落款“华小瑶”,除此之外,再无任何私语。
谢云潇极轻地念了一句:“华小瑶。”
华瑶在信中写道,谢云潇应当尽快把岱州的粮食转运到凉州,以防夜长梦多。等到凉州收到了粮食,谢云潇就能返回秦州,助她一臂之力,她暂未收复秦州全境,秦州南部的官兵即将率众攻打她的领地。此外,康州叛乱仍未平复,康州官府试图招降叛军,叛军聚集在康州、秦州交界处,扬言要为朝廷扫荡秦州的“余孽”,很不巧,华瑶正是他们口中所说的“余孽”。
总而言之,各方势力交织,必有一场混战。
大敌当前,华瑶在秦州举步维艰,能抽空给谢云潇写八个字,已是她克服了千难万险的结果,只要她安然无恙,谢云潇别无所求。想到此处,谢云潇把信纸收好,径直走向竹城官府的库房。
*
近两年来,秦州、康州不断遭受战乱,瘟疫也肆虐了一阵子,当地的灾民纷纷外逃,其中一部分逃到了岱州。
碍于政绩考核,岱州官府不得不赈济灾民,哪怕是做做样子,多少也要发放一些物资。柳平春就钻了这个空子——他遵照华瑶的吩咐,勾结了邻近城镇的官员,暗中招揽粮商、囤积粮草,时不时地开仓济贫,打着“收容灾民、稳定物价”的名号,伪造了一笔又一笔的假账,用来蒙蔽朝廷。
这些贪赃枉法的勾当,放在从前,柳平春想都不敢想,现如今,渐渐的,他竟然越做越顺手了。
竹城方圆百里的城镇都被称为“流民之乡”,比起岱州的其他地方,此处的流民更多一些,粮价更低一些,当地官府都会做假账,借此中饱私囊,粮商和流民都能得到好处,最苦的是岱州的州府,出于好意赈灾,却养肥了一群贪官奸商。
柳平春深感愧疚,谢云潇却对柳平春说了一声:“多谢你的关照,凉州人感激不尽。”
截至今日,竹城的仓库囤积了一万多石籼米,谢云潇又以官府的名义,从粮商手中收购了一万石粳米,这对凉州人来说,都是难得一见的好东西。
太阳越升越高,竹城的仓库内外都是凉州士兵,谢云潇和他们一同抽样检查粮食的品质。“抽样检查”也是杜兰泽和华瑶共同创立的方法,凭借此法,只需设定粮食的合格比例,便能算出最合适的样本数量,大大地减轻了粮食验收的负担。
又过了一个多时辰,这一批粮食检验完毕,三百名凉州士兵便把粮食押上了马车,驶向竹城的港口。
士兵的脸上洋溢着喜悦,旁观已久的严临忍不住问道:“这么多粮食,够你们吃多久?”
严临并不知道这一批粮食有多重,便想从凉州士兵的口中打听打听,怎料,那位凉州士兵竟然说:“粮食吃完了,肚子饿,打不了仗,就得另找办法,我吃过死尸……”
严临道:“死尸?”
士兵从口袋里摸出一小截骨头,那是中年男子的小拇指,指形清晰可见,士兵道:“吃剩的骨头,我留了一块。”
严临大吃一惊:“这这这怎么能留?”
士兵却说:“吃了他的尸体,咱们才能活下来,他是咱们的恩人啊。”
严临只觉头晕目眩。他好歹也是岱州的武将,却从未听过这等荒唐之言,他来回踱步,又问:“你们凉州怎的这般悲惨?”
此话一出,站在不远处的谢云潇回答道:“朝廷克扣凉州的军饷,凉州天灾人祸从未间断,若非走投无路,没人会吃死尸。”
谢云潇说话的声音清冷肃正,好听极了,倘若天上的神仙能开口,那神仙的语调大概就是他这样的。可也正因如此,他的那句话,就仿
佛天道之语,突兀地扎入了严临的脑海。
严临躬身施礼,态度十分恭谨。
此时阳光正盛,谢云潇翻身上马,亲自护送粮车抵达港口,戴士杰在此恭候已久。
戴士杰是秦州芝江水师的首领,也是一位武功高强的女将,她率领一支庞大的船队,共有三十艘战船、九十艘商船。
谢云潇运来的两万石粮食,只把八艘商船装满了,戴士杰却像是早有预料。她指派六艘战船保驾护航,整整十四艘大船向着凉州进发,船上不仅有她的亲信,还有凉州精兵一百人。
第144章 花影横斜 “太极道,立业之明君。”……
今年是凉州的饥荒年,士兵和百姓的肚子都填不饱,粮价也跟着飞涨起来,从竹城运到凉州的两万石粮食,虽能缓解凉州的窘迫,却不足以让凉州脱离困境。
按照华瑶原本的计划,戴士杰应该率领另外一支船队,从竹城的港口出发,经过一条运河,前往岱州的巩城,再在巩城装载十万石粮食,十分之七运往凉州,十分之三运往秦州。
巩城同知名为“陆征”,此人是个不折不扣的贪官,却也对华瑶俯首帖耳。
陆征原本只是巩城巡检司的通判,华瑶把他扶上了“巩城同知”的位置,使他掌握了巩城的实权,但他办事不及柳平春牢靠。
他囤积了十万石粮食,迟迟不向华瑶禀报,华瑶在巩城的耳目又不止他一人,他的狡诈伎俩,并未瞒过华瑶。
华瑶直白地告诉他,他若是一意孤行,她一定会杀了他全家,对他施用“扒皮裂骨”的酷刑。
陆征感到恐惧。
启明军在秦州屡战屡胜,华瑶的势力越来越强,她管辖的区域能在短期内恢复秩序,她的麾下人才辈出,陆征不敢与她对抗。
近日来,她的军队又入驻岱州,陆征更是拼命地阿谀逢迎她,她还是不放心,竟然调派了两百精兵,打扮成难民的模样,潜伏在巩城各地。
万般无奈之下,陆征只能归顺华瑶。
戴士杰已经收到了陆征传来的消息。她向谢云潇转述巩城的情况:“巩城的粮仓准备完毕,港口码头都有接应的人,卑职会在十天内到达巩城,尽快把粮草送到凉州和秦州。”
谢云潇道:“你率领四十二艘商船、十四艘战船去巩城,其余船只留在竹城。秦州叛军计划攻打竹城附近的城镇,我会收缴他们的军械粮草。”
听他话中之意,他并没把叛军放在眼里。叛军的军械、粮草,已是他的囊中之物,必将被他收为己用。
戴士杰心头一惊。
戴士杰离开秦州之前,华瑶给她下达了一道命令,让她密切关注谢云潇在岱州的动向,若有任何异状,必须立刻禀报。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