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第九书屋 > 其他题材 > 天宇开霁 > 天宇开霁 第275节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翻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设置X

天宇开霁 第275节(2 / 2)

华瑶故作高深:“你慢慢猜,我们有的是时间。”

谢云潇道:“方才你传召了纪长蘅和宫正司的官员,她们快要赶到太极宫的偏殿了。你最多只能再玩一刻钟,陛下。”

华瑶放开谢云潇,坐了起来。她斜倚着一只枕头,自言自语:“你有时候真的很像朝堂上的言官,古板严肃的不得了。”

谢云潇依然躺在软榻上,慢慢地平复呼吸。他抓起另一只枕头,蒙住了他自己的上半张脸。眼前一片漆黑,他看不见华瑶,脑海里也不会再冒出荒唐的念头。他反问道:“这算是称赞吗?”

华瑶轻笑道:“也许是吧,你说是就是了。”

谢云潇也笑了:“多谢陛下谬赞。”

华瑶双手撑在枕头两侧,把谢云潇的双眼蒙得更严实。谢云潇下意识地微微抬高了下巴,华瑶在他的唇边轻轻地吻了一下。他看不见她的动作,只是感觉到极轻、极柔软的触碰,转瞬即逝,如同幻觉一般短暂,当他回过神来,只听得到窗外树影摇曳之声。

谢云潇掀开枕头,华瑶已经离开了。

谢云潇在软榻上静坐了一会儿,起身走向了太极宫的书房。此处建造得宽敞明亮,玉石墙上开着几扇圆窗,可见庭院中山水花木之景。窗边的紫檀木桌上横着一张古琴,此琴名为“九霄环佩”,也是当今世上最名贵的古琴,堪称无价之宝。

谢云潇抬手拨动一根琴弦,琴音铮鸣悠远,宛如天籁。他自幼喜爱古琴的声韵,原以为“九霄环佩”只是江湖传言,今日一见,才知道“九霄环佩”名不虚传。自古以来,此琴一直是皇帝私库里的藏品,华瑶竟然把它拿出来了,桌上还摆着几本珍贵琴谱,全是华瑶送给他的礼物。他的心弦已被琴声触动,也感到一种奇妙的温暖。

*

太极宫的偏殿里,宫女都退下去了,殿内仅有两道人影。

华瑶正坐在主位上,纪长蘅跪在她的面前。纪长蘅跪姿端正,礼数周全,毕竟是在仁寿宫当了好几年的差,她熟知伺候皇族的规矩。

华瑶道:“正如太皇太后所言,从今往后,你就是朕身边的人。”

纪长蘅道:“是,奴婢谨遵陛下吩咐。”

华瑶打量了她片刻:“你聪明伶俐,定能做好你的本职。”

纪长蘅躬身弯腰:“承蒙陛下圣恩垂顾,奴婢一定谨言慎行,尽职尽力,报答陛下的恩情。”

华瑶低声道:“你若是犯了大错,太皇太后不会保护你,只会让你自生自灭。”

纪长蘅没料到华瑶会说这句话,她有些惊讶,却也不敢抬起头。伴君如伴虎,她时时刻刻提醒自己要小心谨慎。

华瑶又说:“你知道得太多了,当初也是你奉命血洗永佑宫,毒杀了永佑宫上下两百人。你见过太上皇的遗体,也见过太皇太后的手段,你若是继续侍奉太皇太后,终将沦为她的弃子。普天之下,只有朕能护得住你。”

纪长蘅道:“奴婢……奴婢明白。”

纪长蘅知道华瑶早已探明她的底细,也知道自己尚有可用之处。她只能在太皇太后与华瑶之间选择一位主子,绝不能脚踏两条船,更不能自作聪明,在主子的宫里搬弄是非。

纪长蘅犹豫了片刻,太皇太后对她不薄,但她记起了太皇太后身边的老太监王全顺。王全顺照顾太皇太后四十年,既有功劳,也有苦劳。当初王全顺被太上皇杀了,太皇太后没说一个字,全当世上没有这个人了。而她伺候太皇太后也只有四年,又怎能奢望太皇太后高看她一眼?

她曾经在仁寿宫当差,如今她来到了太极宫,那她就要在太极宫当差。她身不由己,命不由人,其实也没有选择。

纪长蘅伏跪在地上:“陛下是九五至尊,天地万物之主,奴婢能伺候您,便是奴婢的造化。奴婢奉您为主,必会尽力效忠,绝不敢有二心。”

华瑶道:“好,起来吧。”

纪长蘅缓慢地站起身来。她原本以为自己还要再多跪一会儿,没想到华瑶这么快就让她站起来了。她躬身弯腰,又行了一个礼:“陛下圣恩浩荡,奴婢惶恐。”

华瑶道:“你是个知礼数的,仁寿宫把你教得不错,你办事应该也办得不错。朕宣召了宫正司的两位宫正,你与两位宫正好好商量商量,今日的大宴上,为什么朕定下的银耳羹临时换成了杏酪羹?若是有人擅作主张,你把这些人找出来,再去禀告皇后,听懂了吗?”

管理内廷事务的“六局十二监”可以分为两个部分,其中“六局”只有女官,“十二监”只有太监。“六局”又被称作“六局一司”,是尚宫局、尚仪局、尚服局、尚食局、尚寝局、尚功局,以及宫正司的总称,“宫正司”负责监察其余六局。大约一百年前,兴平帝当政,大力提拔内廷女官。从那时起,女官在皇城的地位一直高于太监,宫正司对内廷十二监也有问责之权。宫正司官阶最高的官职,就是“宫正”。

纪长蘅毕恭毕敬道:“是,奴婢听懂了。”

华瑶从龙椅上站起来。她缓步走向纪长蘅。她的身量比纪长蘅略高一些,纪长蘅非但没有抬头,反倒把头低下去了,丝毫不敢迎上她的目光。

华瑶暗示道:“你曾经是太皇太后最器重的女官,你要多提点那两位宫正,别让她们白费功夫。”

纪长蘅道:“奴婢遵命。”

华瑶离开了偏殿。她宣召了内阁高官和六部重臣,正准备在御书房召开内阁会议。全国各地的战事渐渐平息了,当前第一要务是稳定局势,保证今年秋天的粮食产量、棉花产量,以及水路、陆路的畅通运输,极力减少各州各府冻死、饿死的平民人数。

相较于家国大事,今日大宴上的羹汤点心,只是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华瑶不会浪费时间亲自追查。

华瑶的背影渐渐消失在树荫之下。

纪长蘅轻轻地叹了一口气。她在偏殿等待了一会儿,等来了宫正司官阶最高的两位女官。其中一人名为崔叶,年约四十岁,官职为正五品宫正,她在宫正司任职了二十年。

崔叶见到纪长蘅,连忙行了一个礼:“纪姑姑,我来给您请安了。”

纪长蘅

道:“崔大人,我不和你客套了,我现在是太极宫的掌印女官,咱们的主子都是当今圣上,天下至尊至贵、至高至上的圣人。咱们要谈论正事,只需就事论事,也没什么可避讳的了。”

崔叶道:“您请讲,纪姑姑。”

纪长蘅直接问道:“今日大宴上的银耳羹,为什么换成了杏酪羹?那银耳羹是陛下亲自选定的,也不知是谁擅作主张,更换了菜品,这惹出的麻烦可太大了。此人若是心存歹意,在羹汤里加了点什么东西,闹出祸事来,谁能担当得起?”

崔叶跪到了地上:“请姑姑明察,开宴之前,菜单上写的还是银耳羹,后来尚食局的两位尚食官就把菜品换了。”

纪长蘅道:“你去找她们问个清楚,她们二人若是不肯开口,那就革除她们的官职,把她们贬到冷宫去伺候太上皇的嫔妃。”

纪长蘅的声调温柔婉转,她说出口的威胁却是十分恐怖。

崔叶丝毫不敢耽搁,只怕自己慢了一步,皇帝的怒火就会发泄到自己身上。她从没伺候过华瑶,但她深知皇族的本性。在皇城里,任何细微的变动都有可能牵涉到权力之争。她听从华瑶的吩咐,才能保全身家性命。

日子一天一天地过去,宫正司也把大宴上发生的事情查了个水落石出,涉事的宫女和太监共有七人,宫正司按照宫规严厉处罚了他们,又把他们贬出了京城,终身不得返回。

内廷六局十二监深感震惊,又经历了镇抚司长达半个月的搜查,闹得人心惶惶。镇抚司抓出了几个偷盗财宝的贼人,至此,六局十二监终于平静下来,渐渐也习惯了宫里的新规矩。 ', ' ')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翻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