怕她被琐碎细节闹得心烦头疼,处理不来。毕竟是杀人不眨眼、作恶多端的土匪,让他们令行禁止可不易。 沈棠是谁啊? 洋洋洒洒回应千余字。 这些土匪短短几日已经脱胎换骨! 若非褚曜有准备,多半会被那只越来越肥的青鸟砸头,顾池与共叔武一道回来,凑巧看到这一幕。忍俊不禁地道:“沈郎这只青鸟,噗,可真是‘劳苦功高’啊……” 褚曜听出他话中的揶揄。 并未搭话,只是问:“巡察如何?” 沈棠本来准备让顾池跟着自己,但转念一想,这些老弱妇孺的安全更重要。 他们若被河尹附近其他土匪或者河尹本土豪强发现踪迹,恐会招来杀身之祸。 顾池能听人心声,窥听范围不小,留下来能当个行走的“人形警报器”,示警敌人下落。他又一脸痨病相,每日有条件熬药就喝药,不能熬药就吃药丸子。 一番衡量还是留守最好。 顾池回答:“一切正常,只是半路收留的几个难民,有些其他小心思,得防备。” 沈棠一路走一路捡。 这世上不是所有人都有良心的。 有些人记恩,有些人只会记仇。 哪怕每日分下去的粮食都有定额,也会惹来不满——例如明明还有那么多粮食却不让他们吃饱;明明自己比另一人胖、胃口大,还比隔壁行将就木的老婆子年轻力壮,他们分到的粮食却是一样多,不公平、不合理……因此冒出了小心思,啧啧。 褚曜道:“派人盯着就行。” 若不识好歹,兴许就得“发生意外”。 顾池点头:“主公回信怎么说?” 一听顾池问这话,褚曜有些意外惊喜地道:“主公练兵有方,短短几日已有进展。” 顾池闻讯凑过来伸脖子,忽略其他废话,只看褚曜标红的重点,略微诧异。 “当真?” 仅仅六日便有如此成果? 这时候,祈善的青鸟也来了。 一对比练兵进度,沈棠明显快了一大截——赵奉和祈善练兵都是最传统的路线,哪怕面对土匪手段比以往激烈激进一些,但整体风格还是非常正统保守的。 当下进度其实并不算慢。 所以,问题来了。 自家五郎/沈郎怎么做到的? 莫非她真是个练兵奇才? 估计也只有这一理由能解释了。 褚曜二人并未在此上纠结太久。 联络康时和杨都尉,问他们“钓鱼执法”如何了——河尹附近的土匪窝点极多,有些还是当地豪强扶持的,这些土匪窝装备精良、训练有素,位置更加隐秘,堪称“狡兔三窟”,跟泥鳅一样滑不留手,极其难抓。 不过家底也丰厚,肥得流油。 抓他们不亏!还有得赚! 抓一个赛三个。 康时几人的任务就是他们。 多搞几个,猥琐发育。 待任书下来便能正式搞河尹豪强。 有钱有粮,其他才能提上日程。 褚曜看着振翅飞向天际的青鸟,暗叹一声“任重道远”,但好歹迈出第一步了。 第274章 大肥羊 正值寒冬,冷风刺骨,山道。 远远能看见一支十来人的商队。 “咳咳咳——” 马车内传来阵阵咳嗽声。 “杨公,药熬好了。” 青年一手端着碗黑乎乎、冒着热气的药汁,一手掀开厚重挡风的车帘。他口中的杨公接过药汁,小心翼翼吹两口。药汁仍旧烫嘴,杨公只得捧在手心暖一暖僵硬的手。 车轱辘坏了,只得在此停留。 杨公小声问道:“可有情况?” 青年坐下扯来一张毛毡盖着腿。 略带喜色地道:“被盯上了。” 杨公挑眉:“哼,一群小贼。” 尽管不复当年之勇,但杨公也是亲手宰杀过数百悍匪的狠人,说话间也带着一股子凶狼般的嗜血狠意。据他们打听,附近这群盗匪无异于是披着一张人皮的恶鬼。 一般的土匪只求财不害命,交出财产就能保住小命,专挑有钱的肥羊商贾下手,普通人鸟都不鸟一眼,某种程度上也算是“盗亦有道”。但盯着他们的这一窝不同。 年纪都不大,二十上下,但行事极其残忍毒辣,仗着手中有武器、人也多,残害往来商贾,少有活口能从他们手中逃生。 普通百姓碰到也会死于非命,他们不仅图钱财,更享受残杀乃至【虐】杀时的快感,最后将不成人形的尸体丢到山道! 青年他们会知道这么清楚,因为有个当地百姓侥幸逃生。只是人虽然逃出来了,但双手双脚伤口溃脓发烂,浑身上下几乎没一块完好人皮,回来没撑几天便含恨而亡。 百姓哪里还敢靠近这条路? 青年与杨公听说此事,哂笑连连,带着十几人的商队专程跑这么一趟,结果车轱辘在半道坏了,车队被迫停下。冬日天黑得快,一番思量,便准备原地夜宿一宿。 青年道:“盯上是盯上了,但愿不愿意上钩还不好说,这些小贼倒是谨慎得出奇。” 杨公勾唇嘲讽:“哼,还嫩。” 显然不将这种小贼放眼里,倘若他武力还在,这种不入流的小毛贼,他一人单枪匹马就能杀穿。至于上钩不上钩,杨公就没担心过。这一伙小贼肯定会上钩,迟早的。 药汁稍微凉了点。 秉着长苦不如短苦的原则,杨公闭眼,一口气闷掉,五官苦得皱成一团,忍不住抱怨一句:“季寿,这也太苦了。” 青年笑道:“杨公,良药苦口啊。” 杨公试图嘴硬两句自己身子骨多好,但一想到现状,只得怏怏作罢——以往最冷的时候,他能光着膀子,冰天雪地中舞刀弄枪不带哆嗦,现在少穿一件都打寒颤。 还非常丢人地染了风寒。 杨公裹紧御寒的氅衣,神色失落。 青年便是康时。 康时口中的“杨公”自然就是杨都尉。 二人奉命出来“钓鱼”。 准确来说是康时奉命出来“钓鱼”,杨都尉不甘心被当做老弱妇孺照顾,主动请缨帮忙。他年纪越大越固执,不想欠人情—— 虽无人这么说,但杨都尉心里不爽快。 二人首先盯上这一窝土匪。 因为这窝土匪太特殊。 杨都尉丰富的剿匪经验告诉他,真正穷凶极恶的土匪是打一枪换一个地方,流窜作案,几乎不可能干这么凶残,还蹲在一个地方不挪窝的。若有,个中必有猫腻! 一来,土匪也害怕惊动郡府,派兵力剿匪,草台班子如何跟郡府正义之师硬碰硬? 二来,即便他们真的头铁不怕郡府派兵剿匪,土匪也要考虑收入问题啊。如果说,面朝黄土背朝天的百姓靠老天爷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