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贤帐下不太平。 三军未动,粮草先行。 打仗不是说今天拍板说打仗,明天就能拉出一支队伍奔赴前线,粮草辎重的准备就是一项大工程。这项重活,往常都是吴贤心腹办理,徐解这个移动ATM出钱并监督。 此次不太平,矛盾根源在于徐解与吴贤的这位心腹不对付,火药味十足。 “哼!”徐解将酒盏重重掷地,咬牙,“真以为我徐文注是可以随意揉捏的吗?” “老徐,消消气,消消气,犯不着。” 赵奉出言劝慰。 他今日受邀来喝酒。 至于他为什么能跟蹲在河尹郡的徐解喝上酒?自然是因为他帐下兵马太少,兵力薄弱,此番屠龙局跟他无缘。便被调遣到河尹与天海的边境,在此驻兵,护卫安全。 武胆武者脚程快得很。 他赴宴喝个酒费不了多少功夫。 徐解眼一瞪:“如何能消气?” 坐回原位,胸口还在剧烈起伏。 “也不知主公是怎么想的,为何要让一个只会挑刺的废物负责督办粮草……” 赵奉无语:“可,以往不都是他吗?” 吴贤出兵干仗,徐解和那位配合督办粮草,保证后勤运粮通畅,配合次数可不少。 徐解回道:“今时不同往日。” 那人是天海世家出身,标准的世家文士,不喜商贾。尽管嘴上不说,但每次面对徐解,他骨子里都有一种莫名的高傲——徐解只需要出钱出粮,其他事宜无需插手。 以往徐解也懒得跟此人计较,也乐得有人跳出来大包大揽,自己能轻松一些。 只是—— 此人是插手河尹事务最积极的一个,因为河尹之事,与徐解生出了不少的龃龉。因徐解不肯让步,他对徐解不满渐深,二者矛盾尖锐。在这大前提下,还配合…… 徐解就被挑刺穿小鞋了。 不是说辎重老旧,便是说粮草缺乏,再不就是发霉发臭,食用的兵卒频繁腹泻,粮草被贪污……好不容易对上账了,又说运粮伙夫不足,需要再扩招,补给线不合理。 一言以蔽之,就两个不行。 这个不行,那个不行。 赵奉听完抱怨,咂摸了一下嘴。 “确实,是此人气量太小了……” 不以大局为重,反而公报私仇。 光是想想都觉得拳头硬了。 徐解给自己重新倒了一杯,仰脖一口饮尽,气结道:“不信主公不知此事……” 他少有的,对吴贤生出了意见。 “主公或许是想借这次机会让你们化干戈为玉帛……”赵奉对主公吴贤还是很了解的,但显然吴贤对帐下僚属不够了解,更不知道一个本就对徐解有偏见的狭隘小人,在二者加深矛盾之后,一有机会只会公报私仇,而不是如吴贤希望的那样一笑泯恩仇。 “呵,不说这些,继续喝。” 徐解现在听不得这些。 主动避开这个话题。 赵奉看着明显有了意见的徐解,口中发苦,但嘴上不好劝说。只是在心中嘀咕,倘若公肃在此就好了,即便不能让二者矛盾消弭,但至少会上谏吴贤,换人督办粮草。 “是是是,咱不提这些晦气的小人。” 徐解一杯接着一杯。 喝得面红耳赤,隐约有了醉意,大着舌头含糊道:“你我真是难兄难弟。” 徐解憋屈,赵奉也没好到哪里去,连人带兵被打发到这里,错失出阵立功的机会。对于生性好战的武胆武者而言,还有什么比窝在后方练兵更无趣?眼巴巴看着别人拿战功,比自己错失战功更加难受! 但,赵奉心态尚可。 秦礼以使者身份出使黄烈之前,就私下叮嘱过赵奉不要轻举妄动。赵奉在沈棠那边有两年的空窗期,帐下兵马规模远不如其他高阶将领,此次出阵概率不大。 若强行上阵—— 只怕得不偿失。 倒不如安心在后方招兵练兵,待前线战事吃紧,他再奔赴前线参战,更加稳妥。 赵奉一向听秦礼的话。 没几日,二人都收到陇舞郡方面无法参局的消息,心情却是截然不同。 赵奉是松了口气。 离家出走的女儿在沈君地盘蹦跶,若沈君参战,以他那个女儿的脾性,指不定会混入军伍。战场刀剑无眼,她那点三脚猫功夫哪里够看?一个不慎就会丢了命。 不参战,甚好。 徐解则是眼前一亮。 这意味着,沈棠跟他那桩私盐生意不受影响,还能照常进行——主公吴贤忙于战事,短时间也顾不到自己这边。 第575章 浑水摸鱼(下) 私盐本就暴利,更别说沈棠那边提供的还都是上好的精盐,利润与粗盐更是不能相提并论,自己还能获得其中四成。即便是家大业大如徐氏,也没能耐完全不动心…… 于情于理,他该亲自出面。 奈何徐解虽是徐家家主,但更是河尹郡守,河尹与陇舞又相隔甚远。若非必要,他轻易不得离开治地,徐家的生意也是如此。随着他走马上任,族中不少生意就逐渐下放给心腹或者可信任的族中助手打理。沈棠这桩私盐生意,他就交给了心腹随侍。 随侍道:“必不负家长厚望。” 徐解叮嘱:“嗯,好好做。” 若随侍能做好这一桩差事,他也能放心地交代更多生意,将其培养成左膀右臂。 “切记,待沈君恭敬些。” “勿要开罪沈君帐下僚属。” 随侍一一记住。 这名随侍与徐解一块儿长大,徐解信任他就跟信任他自己一般。又因为随侍清楚他对沈棠的敬佩和感激,所以接待陇舞方面不会冒失,更不会得罪人。徐解甚是放心。 吴贤那边如火如荼做着战前准备,徐解的随侍带着轻装出行的商队去陇舞郡进货。拿到货,在根据族中订单将私盐分送到各地,再结清钱款,这一趟生意就算完成了。 至于费精力找销路和买家? 完全不需要。 因为这块生意求大于供。 盐是日常生活必不可少的用品,人不吃盐,时间一长就疲软、乏累、迟钝、精神不济,庶民没力气如何下地干活?所以哪怕盐价飞涨,还是要咬牙买点劣质粗盐食用。 徐解上位前,徐氏的私盐生意市场占有量很小。自从他跟随吴贤,从吴贤手中拿到吴氏名下池田的私盐售卖权,私盐这块就有了竞争力,几年下来大力拓展相关渠道。 一言以蔽之—— 不怕沈棠私盐多,只怕不够多。 待随侍率商队进入陇舞郡,时间一晃已有入夏苗头,盐田区开始产出上好精盐,盐井规模增大至五百多口。盐工日夜不停地交替煮盐、铲盐,制好的盐坨称量再入库。 四成交由盐贩输入十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