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面对她淡然平静的眼眸,面对她不再对他扬起的笑脸。
可站在殿外,看着庄严宝象、僧侣檀香,他一时不知该去向何处,只得靠在殿外红墙边思量下一步的行动。
谁知这墙正好挨着老和尚的红木桌,他把沈曦云与和尚间的对话完完整整听了。
一直听到此刻,老和尚说她命有死劫。
谢成烨心底闪过一丝嗤笑,他不相信所谓求签问卜,老和尚对他所言的什么“命运多舛,情深缘浅”,他更没有放在心上。
如果求签问卜有用,大魏为何亡国?
要知道前朝魏帝寿惯来喜欢求神问佛之事,不仅年年庆典祭祀天地,更是在皇城内修建摘星台,为更好上通天意。
魏帝寿的行径还不够虔诚么?不是照样一把火自焚于摘星台。
他崇敬的天意可曾救下他的性命?
可是……
“扑通”、“扑通”。
快速而猛烈跳动的心脏昭示着他的身体已经违背了脑海中的思想,陷入慌乱之中。
他在慌乱什么呢?
那座高墙朱门的院子挤进他的脑海,提醒他,别自欺欺人了,你分明是害怕的,害怕梦境成真,害怕她真会出事。
谢成烨握住签牌的手力道愈发收紧,紧到木牌走入濒临断裂的边缘,发出嘎吱声,声响在静谧的殿外清晰可闻,他骤然清醒,松下力道。
长安咽下一口唾沫,略带担忧地看向主子,他已然发现,但凡是牵扯到沈小姐,主子就时常失控。
这些年伺候时,他和永宁早已习惯经历父母亡故后的主子把情绪收敛到极点,纵是泰山崩摧、狂澜既倒,也能面不改色。
唯有来了江州,唯有主子和沈小姐成婚后,他一次次看见主子没能抑制好情绪,向外流露。
有愤怒的、有欣喜的,这两日,却走向无措。
无所不能的主子也会有不知如何是好的时候么?长安不明白。
谢成烨偏头避开长安的眼神,卸下力道,依靠在墙边,继续专心听殿内的动静。
不同于殿外人听见这话时多么惊骇,作为一个已经死过一回的人了,沈曦云并不为此话语感到意外。
比起这个,她更关心和尚说这话的用意。
“师父这么说,想必不会只是为了吓我一吓,”她将手肘撑在红木桌上,“应当是要为指点一二,助我逃过死劫,对么?”
不然,就是刻意徒增她的烦恼。
老和尚含笑看她,“施主,贫僧唯有一句话:解铃还须系铃人。死劫并非逃不过。”
依旧玄乎至极,没有一句正经话。
沈曦云瞪大双眼,这所谓的指点和不说有什么分别?
解铃还须系铃人,她的死劫来自于谢成烨,只要谢成烨不再同她计较或是秋后算账,她的死劫就算是过了。
她又不是不明白这个道理,她费心找章典治好谢成烨,费脑子一遍遍揣摩提和离时说的话语,都是为了这个。
但现在的问题在于,她看不明白谢成烨在想什么,是真的愿意高抬贵手放过她,还是为了其他重要事务和她虚与委蛇,等腾出手来,再赐她一壶毒酒以绝后患。
她觉得自己被老和尚忽悠了,气恼地坐在桌边,说不出话。
殿内陷入寂静,殿外,发觉里面的声音止歇,长安忍不住出声。
他憋了良久,终于弄明白主子如此怪异的原因,思来想去,唯有话本子里的当局者迷的情节能解释,若真是如此,他便不该坐视不理,而是应学习御史台的谏议大夫,劝谏主子。
谢成烨浑然不知自个靠墙听声的时间里,长安脑袋中转过多少个念头,又把自己代入到什么角色,是以当他听见长安嘴里吐出的话时,还以为是自己出现幻觉。
“主子,您既然喜欢沈家小姐,为何不直接说清楚呢?”
谢成烨皱眉,“你说什么?”
“属下说,您为何不直接说清楚?”
谢成烨眉头拧住未解开,“说清楚什么?”
他回神,脑子转过弯,失笑道:“你说孤喜欢她?”
荒谬!
他承认,自己确实对沈曦云有几分心动,甚至升起过带她入京封为侧妃的念头,但那都是在她拿出悉心准备的和离书之前。
从她迫不及待提和离开始,他能做的就仅限于护她一时周全,铲除梦中可能的危险。
然后,在二月二十三,和离,重归陌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