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百年?”之胖本想踢一脚身边的骨头,想起刚才毫无原因的攻击,又把脚收回来,“这是要修炼成精啊?”
“再过一千年也未必有用。”姜泠浅浅一笑,“这个骨洞里埋葬着这么多人的遗骸,借骨成功的,只有那一个。”
顺着她失明的眼睛看过去,骨洞深处闪着一道荧荧绿光。凌岓抽出腰间锋利的短刃,走向发光的地方——赫然出现眼前的,是一截人的肋骨。
“韩琮的肋骨。”姜泠明明语气轻和,说出来的这句话却如平地惊雷一般炸进其他人的耳朵。
“谁的肋骨?”之胖傻眼了,就连向来沉默的韩谦也紧紧皱着眉头,满脸不可置信。
“韩琮的肋骨。”姜泠又重复了一遍。
“我弟弟,还活着吗?”从下斜坡开始,韩谦有一肚子问题要问,到现在憋不住了,反而问出最没头没脑的一句。
“活着。”姜泠十分从容地走向前去,握住了那根肋骨,“这就是借骨还生的那根骨头。”
有徐徐的凉风钻进骨洞,吹得人头皮发麻。老郑向姜泠和凌岓靠近了两步,问,“一直说借骨,到底这是个什么东西?”
“像鬼附人身那样还阳?”洪钟依稀记得听师父说起过这两个字,却又记得不那么清楚。
“还不了阳的。”这句话中全是同情,“不过是亡者的自欺欺人罢了。”
“所谓借骨还生,就是借生者的骨,还亡者生。这并非什么能够续命的神奇法术,相反,这只是企图长生的人过于贪婪而生出的邪术。”姜泠开口,语气没有波澜,与她讲述的故事形成了鲜明的反差。
“传说,始皇帝曾遣徐福和童孩三千前往蓬莱、方丈和瀛洲三座神山找寻长生不老药,寻而无果,转而投向炼丹修道的方士术人。”
“这些人中,有一窍不通的骗子,也有精通术法的道人;有心怀善念者,也多的是心怀鬼胎之人。借骨还生之术就是从那时开始出现的。”
“借骨还生,找一个同月同日同时生的活人,在逝者亡逝的那一天那一刻以相同的方式让其受到重伤。然后在其弥留之际,将逝者的骨殖放进生者体内相同的位置,就能还生。”
“这也太扯了吧。”老郑从来不信鬼神,听完此说,只觉得荒唐无比,“这要是真的,那岂不是人人都去干这事儿,人人都能长生了!”
“当然没有那么容易,为生者换骨的过程是需要方士术法来辅助的。只是那种方术的具体内容在秦国覆灭后,也不知所踪了。”
“一些人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并不了解方术在其中的作用,只将表面做法传出去。这就导致在一段时间内,有很多王公贵胄甚至富商大户争相寻找‘还生’的容器,许多无辜者也因为这么一个荒唐的传说而丧命。”
“怪不得是邪术,信这些的人和邪教有什么区别!”凌岓虽说是个富二代,但也是根正苗红的;再加上参军的原因,他对这种封建时代为一己私欲残害百姓的行为嗤之以鼻。
“所以汉代以后,借骨还生成为了一种禁术,在坊间消失了。只有一些从事特殊行业的人还知道一些与之相关的东西。”姜泠难得附和他人的意见。
“骨医就是其中之一?”洪钟眼珠子一转,看向姜泠。
“是。”对方也不遮掩,大大方方承认。
“这和我弟弟有什么关系?”韩谦好像听明白了,却又不能把传说和发生在韩琮身上的事完全串联起来。
“据说最早进献借骨还生术的方士,就是因为偶然看到了一个例子。”姜泠将手中的肋骨递向韩谦,“他偶然看到的那个例子,或许就是你弟弟这样的例子。”
“在那个传说里,同年出生的借骨‘容器’是最好却最难求得的;退而求其次,十二年之后同一个属相的‘容器’,也是不错的。”
“你弟弟,十九岁。那根不属于他的肋骨,正常来说,应该三十一岁了。”姜泠说得真诚,韩谦却听得遍体生寒。
“就是说现在韩琮的身体里有一根肋骨不是他的?”之胖努力捋清姜泠话中的意思,“那根肋骨的主人在十二年前去世,去世的时候也是十九岁?”
“对。”
“是那个死人的家里人干的?他是谁?”韩谦双拳紧握,一双眼睛像是要喷出火来——他似乎认定韩琮是遭人谋害,也就顾不得尊重死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