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激动,别激动嘛。”之胖拍拍老郑的肩膀,转而问姜、凌、卫三人,“你们倒是也说说你们看见啥了。还有这个照片,这是哪来的?”
“我看到的你们也看到过。”卫斯诚诚实回答,“就是我妈和她那个跨时代老古人朋友沈青素,除了发现她俩关系不错,我妈以前挺内向以外,没发现别的。”
老郑闻言,抽了抽嘴角,只觉卫斯诚这人太不靠谱。
“我俩…我俩相当于去旅了个游。”凌岓不知道该怎么解释,他和姜泠的经历既不有趣,也无波折,“或许也可以说,我们看到了一棵树的一生和沧海桑田世事变迁?”
从阵中掉落以后,两人来到一片“世外桃源”。那里有绵延不绝的青山大川,有澄净明亮的江河洋流;各色各种的花一簇簇争奇斗艳,叫人真真实实见识到了什么叫“百花齐放”。
两人试着四处探路,可发现这里除了漫无边际的自然风光以外,什么也没有。百无聊赖之下,只好对着一棵参天巨树发呆。
“你看那树下面有花。”凌岓没话找话,也没指望同行之人回答什么。
破天荒地,姜泠接上了话茬,“嗯,有点眼熟,就是不知道什么花。”
“你这么一说…好像是昙花?”凌岓纳闷不已,“昙花一现,昙花不都晚上开吗?可能我认错了。”
“没认错,就是昙花。”姜泠点点头,“阴障里的昙花不就是按照这个刻的嘛。”
“有道理,但…认出来了也对咱俩的处境没啥帮助。”
两人交谈之间,山上的树少了许多,不知什么时候出现了几个村落。
村落里的人总来这里打水、捡柴,他们看不见姜、凌二人,只有这两位把他们当古代生活绘本看的份。
一开始,村子里的人把这棵参天巨树当神,只敢小心翼翼地捡起它树下的枯枝当柴,还时不时参拜参拜。到后来,人们失去了对树的敬畏感,树成了人们生活中的一部分。
春天时,巨树抽了新芽,妇人们把能摘到的叶芽摘下来炒菜吃;夏天时,巨树枝繁叶茂,来往的人在树下乘凉,能享受片刻安逸;秋天树上结了果子,果子掉下来,成为不少人充饥的首选;冬天的枯枝落下,被人捡回家作为生活煮饭的燃料。于是树的四季,也是人的四季。
战火四起,山秃了些,草也少了些。原本村落的废墟之上又有了新的村落,巨树仍屹立不倒,周而复始度过自己的四季,就这样年复一年,日复一日。
在最后一场战役中,巨树轰然倒塌,扬起的尘土遮住了敌人的眼睛。村子里的人得以多一些时间逃跑。昙花悉数绽开,然后又全都枯萎。
“您二位,去的是哪朝哪代?”卫斯诚听愣了,他不明白为什么两人去的地方如此诡谲。
“不知道。”姜泠和凌岓异口同声,他们也不明白来此的意义。
正说着,几人四周登时亮了起来。天光倾泻而下,四周的墙壁上刻满了发着银光的文字,文字转动,山门大开。
第92章 篇六:民国往事·往事
山体裂开一道缝,缝中隐约有光,不等人进去,缝隙又消失了。四周墙壁上的文字也不再显形。
“看起来,你也不行。”何欢出现得悄无声息,她面上全是惋惜,手上还拿着姜泠的玉玦,“还给你。”
玉玦的主人接过它,反复看着,不解。
“还剩下一角残缺,我也不知道怎么修复。”何欢好像明白师兄的徒弟想要问什么,看着几个年轻人同样的同情,她笑得很温柔,“我可以把我知道的一切都告诉你们,但是非曲直,交由你们自己判断。”
几个人不约而同点点头,像极了小时候围在老师跟前听故事的幼儿园小孩。
“你们知道,骨医是怎么来的吗?”
“我知道!”卫斯诚高高乍起手,“骨医代志里面说,骨医最早出现在东汉末期。那时候他们还不管阴间的事儿,专替活人接骨治病。那时候天下大乱,战争中伤筋动骨的最常见,骨医就是在那个时候出现的。”
“对也不对。”何欢摇摇头,看向洪钟,“你呢?你知道吗?”
“我听到的版本是起源于魏晋南北朝,说骨医嘛,都是能通灵的人。”说书人搜肠刮肚,对骨医的起源也就想起这么一句。
“你们听说过阴阳眼吗?”
何欢又问,众人一同点了点头。
“在各种各样的民间传说里,天生阴阳眼的人能见到鬼神,能通阴阳,异于常人。有的地方认为阴阳眼不详,看到的都是黄泉阴间事,克人克己;也有地方认为阴阳眼是半神,能通晓常人不能知晓的事情。但实际上,这些所谓的阴阳眼,不过身怀最本源的、上古人类的基因罢了。”
“那我们?不算上古人类的子孙后代?”卫斯诚挠挠头,他只知道今天的人都是智人,反正不是什么尼安德特人。
“不是。至少在传说中不是。”何欢继续讲,“在最古老的传说中,上古人类和天神的寿命一样长。彭祖并非虚构,‘与天齐寿’这个词也不仅仅是人的愿景,在最古老的时代,人类的寿命与江河天地一样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