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1>第172章</h1>
李吴氏冷冷道:“我没你这么好福气!”
冰儿不由不快,解衣上床,扯过被子盖上,才回了句话:“什么福气不福气的,我要有福气,也不到这里来。”
李吴氏却似被说中了心思,眼圈倏忽红了,停了手中针线发了一会儿怔,才偷偷一抹眼泪继续做工,稍停便听到冰儿睡熟时轻微的鼻息声。
作者有话要说:伪文艺范儿标题……
———————————————胡乱注释的分割线—————————————————
(1)抄吴伟业《洛阳行》中诗句。话说吴伟业的长诗没有注释我是看不懂的,所以这两句只取句意:思念故去之人,不知其灵魂何在。
(2)这两句自创的。千万别跟我追究什么平仄粘连,勉强有个近体诗的意思就成了,也没有查韵脚。
玉筯是玉筷子,比喻眼泪;空念远抄哪里都知道吧?薤露歌为古乐府中王侯送葬之曲。
所以,加起来说就是那谁要寻死了……
其实我真啰嗦,这两句歪诗也在这里注释,看个意思就行了。
(3)清制,妇女如因犯国法(而不是株连)而服笞杖徒流之刑,只要不是罪大恶极的,都可以出钱取赎,由夫或父兄带回家看管。
☆、魑魅搏人谁独幸
几日后,李吴氏把新做得的鞋交给张妈,张妈翻来覆去地看了一会儿,李吴氏讨好地凑过去说道:“手艺上还差得远,叫婶子见笑了!”
张妈乜了她一眼,脸上略带了些笑意:“这里的流人,就属你手最巧。县太爷瞧见这双鞋,必然是喜欢的。”
李吴氏小心陪着笑脸:“还是婶子体恤我!婶子不嫌,我那里还为婶子单独做了双鞋,因着要绣花,恐怕要晚些。绣的是春杏,不知合不合婶子的意?”
张妈道:“也罢了。你也是个苦人儿。”
李吴氏眼圈一红,道:“谁说不是呢!当年,我家大婆要是能多体恤我点,我也不到今日的这步田地。”
正说着,苏里图摇着手中的马鞭走了过来,张妈显摆似的把鞋拿过去,笑道:“苏爷,您瞅瞅,这手艺拿出去,太爷不会挑剔了吧?”苏里图微昂着头,眼睛一瞥,随意点点头道:“成吧。”张妈便执了李吴氏的手给苏里图看,又道:“这双巧手,天天在河里浣洗,真真可惜了的!倒是我说,厨下那个位置,留给金氏那个小丫头片子,倒不如留给她。”一努嘴朝着李吴氏。
李吴氏忙蹲下身子道了个万福。
苏里图着意看了张妈一眼,道:“怎么?金氏做得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