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第九书屋 > 魔幻探险 > 妄心 > 妄心 第44节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翻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设置X

妄心 第44节(2 / 2)

藏书阁收书极丰,远超出了我纳戒里母亲留下书籍的范围。书库的分类以儒门为首、后续依次是制定法律的刑名家、合纵连横的纵横家、主攻伐之事的兵家、经营产业的货殖家、专精农桑医药之术的农家、制造机械的墨家等七大学派,百家学术——这是文明时代以来人类积累的世俗智慧之库,在中土的皇帝独尊儒术后都被儒门收集兼并。

学仁在中原的时候就是儒门的藏书家,这里的每本书都经过他亲手的校勘。

传说有的修真天才单是看看流出到世俗中的一些道藏,就能练成金丹。学仁不是那种变态,却也有筑基的境界。

——他看似中年,其实养生得法,实际有八十余岁,从王祥符中年后就一直随侍在侧。

这段时间他代王祥符处理王启年的丧事,一直不得闲空,就把书库钥匙交付我们,由我们随意在藏书阁中检索。

我和慕容芷关注的是书库中的第八个学派“道家”。

这是文明时代修真者的古称,他们的学问属于世外之学,因为他们追求的是证道长生,和世俗人的兴趣不一样。

现在却是主导天下的文明。

我的找书方法就是没有方法,漫无目的地在藏书阁乱荡,遇到合意和新奇的就翻上一翻——我从小看到很多野史笔记,经常有记载某书生在古书堆里邂逅到一部绝世功法,然后横扫天下的传说。理智上我觉得不可能,但我不排除自己有撞到这等好事的运气,逢上古书的夹页和封皮我就小心地检查一下。

慕容芷搜寻书的方法是把学仁本人编写的《藏书目录》全部背诵一遍(反正她有多闻通,读书过目不忘),然后照着目录把需要的书全部搬到案上。其中有修真四大门派的历史、修真者在世俗间斩妖除魔的事迹、古来今来法阵的综述和洞天的简介。

——当然,这些大半出自儒门等世俗中学派的记载。

第51章 备战(二)

我从书库中各大修真门派历史的记载里点点滴滴把关于“仙苗”的内容摘出来。

——“仙苗”是有超卓灵根的孩子的称呼,修真者从世俗中找到他们,带回古洞仙山进行栽培,传承门派中的道法。

修真的目的是证道长生,迄今无人长生,所以必须把已经积累的学问一代代相传。

修真文明和前代的文明一样,在不断的进步,武道时代的五百年中金丹境存在过一千名,元婴不过百人,而迄今五百年的修真时代,单出现过金丹境就有万人之多。

并非古时人之资质弱于近代,只是当年的道法并不完善,许多天资横溢之辈在试错中贡献掉自己的性命。前代无数修真者的积累才让当代有志求道者绕过很多弯路。

大体而言,仙苗的出现一般是随机的事情,从概率上讲每一万人就有一人灵根卓越,至少能修炼到金丹境的资质。

不过仙苗的散布还是有几条大致上的规律:

一、人口稠密的地方比人口稀少地方的能出更多的仙苗,

二、灵气充裕的地方比灵气稀薄的地方能出更多的仙苗,

三、修真者血脉的世家能比普通人家稍微多一点出仙苗的几率。

修真者在世俗中行走有一部分原因就是寻觅仙苗,他们在红尘中的出没比通常世俗中人认为的更加频繁。只是凡夫肉眼凡胎,更兼修真者刻意低调地伪装,两类人总是擦肩而过。

当修真者背负飞剑公开出现在世俗中人面前时,通常意味着妖魔已经开始在当地肆虐或者有什么天材地宝出世。

——这比我原来想象的仙苗数量多出太多,即使帝都的绝世名伶也是万里挑一的。

不过还是有一点格外重要的区别:

万里挑一的仙苗最后未必能成为有所小成的修真者。

灵根是必要条件,而非充分条件。

没有一位修真者能看出孩子未来心的成长

修真者如果要有所小成——达到金丹境——还要经历更加艰难的修行。

从懵懂无知的孩子到心智成熟之前,仙苗即使凭借才智学会几种罕有的法术,练出徒手驱虎的武技,他们也未必能锻炼出求道的执着,也就是所谓的“道心”。

太多有卓越灵根的孩子还没突破到金丹境前就败给了自己的心障,在一条巨大的鸿沟前止步。

而我的情况和那些仙苗有些不同。

——仙苗其实不会有天生的法术,

只是他们的灵根的成长速率超越了常人。

p.s.需要注意,每个人的气并不是浑然一致的东西,不同人气的特征都不一样,就像手相、面相、骨相人人有别。造成气千变万化的根本原因在于——看似浑然的气其实是五个不同音调的气混合成的,每个调性的气配比不同。

这就是金、木、水、火、土五气。

而金、木、水、火、土五大灵根是五气的胚胎。

灵根壮则修炼者成长快,灵根弱则修炼者成长慢。

并非仙苗的人也有修炼到极深境界的个例,谁都不能否认有奇迹这回事——可惜修真门派不是广慈院,修真者显然倾向把时间、精力和资源花在灵根更优秀的仙苗上。

——而我貌似比仙苗更加优秀……

这几日是我有生读书以来难得勤奋地耕耘,我终于从某本道书中兴奋地找到了一条记载:

不修行的人是没有来世的,肉身化为尘土,元气归于天地。但修炼小成的修真者可以修出一个来世!金丹境和元婴境的修真者神魂有希望投胎转生一次,还能保有前生的几个基本法术,这是修炼有成得来的福分。

只是,元婴境才能想起前生的记忆,金丹境一律有着胎中之谜。

——这说得难道不就是我的情况吗?!

那我简直是仙苗不足以概括的人,

我怎么也算个不大不小的灵童了!前生可是个金丹呐!

“咯咯咯。”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翻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