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翻下页

设置X

第207章(1 / 2)

(' 就旋律而言,好像没什么奇怪的,从平平无奇的前十几秒,到田潼曦觉得有问题的十几秒往后,这软件并没有给出任何旋律上的差异。

田潼曦有些失望,但并没有死心。

她猜测,可能是自己第一次用这软件,许多高级功能还不熟悉,便把软件里每一个可以打开的菜单都打开看了一遍,菜单里的每个可调整的选项都调整了一遍。

终于,她发现,在非常不显眼的角落有一个功能——“查看人耳不可听频率音频信息(beta)”。

第114章

使用这个软件的用户,专业音乐人居多,他们通常只在乎人耳听得见的东西,即频率范围在20至20000赫兹之间的声音。

这款叫“查看人耳不可听频率音频信息”的功能还在beta测试阶段,估计是开发者纯属开发了让人探索着玩的,而非实际使用。

看起来,这个功能平时不会有人打开,界面设计极其简陋,按钮和上面的文字都没对齐。

幸好田潼曦没有强迫症。

出于好奇,她点开了这个功能,选取“超声波频段分析”功能。

结果显示,几乎一片空白,只在歌曲中间出现了不到两秒的超声波音效,强度也很低。

但是,换成“次声波频段分析”,田潼曦立刻有了重大发现。

她发现,这首歌单里的每一首曲子,在播放15秒之后,介于10到15赫兹之间的次声波强度陡然提升!

田潼曦好像意识到,她离撞破某个隐藏的真相越来越近了。

虽然中考过去不久,还保有一些初中物理声学知识的残存记忆,她还是决定严谨一点。上网搜索,“低强度次声波对人体有什么危害”。

大多数网站都表示,次声波在人类听觉之外,强度不高的情况下危害较小。一些舞厅、夜店会使用能发出频率低于100赫兹的“低音炮”音箱,产生震荡人心的效果。而这些“低音炮”也可能夹杂低于20赫兹的次声波,一般来说强度不大。

然而,长时间暴露于低强度次声波下,依然可能会对人的内耳造成一定损伤,导致头痛、焦虑、疲劳、眩晕,甚至影响到人的平衡功能。

田潼曦心下骇然。如果继续使用这样的音乐,每天午休给学校当成催眠曲播放,同学们每天都要受到次声波的影响。

虽然一次午休铃声不过几分钟,或许无法达到网上所说“长期暴露”的条件,但是在长身体的高中阶段,睡不好觉,也会影响到他们的学习成绩和身体健康。

这份歌单上传在“动听音乐”上,播放量、收藏量还都不低。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翻下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