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翻下页

设置X

第323章(1 / 2)

(' 尽管打印出来的试卷上图片是黑白的,而且略显模糊,但孙志亮凭借自己对植物分类敏锐的感知力,发现图上所谓的“叶露草”,实际上是小河村农民口中一种叫“灰黄草”的杂草极为相似。

灰黄草的叶片宽大,外形与高粱幼苗相似,颜色也较接近。

由于缺乏特异性较强的除草剂,小河村里种植高粱的农民往往要亲自下地,一根一根高粱苗掰开检查,有经验的农人才能发现高粱幼苗灰黄草的区别,把灰黄草一一拔除。

寒假时,孙志亮寄住在一户农人家,那家的老奶奶和他描述过全村下地为高粱除杂草的故事。一天下来,几十亩高粱田中拔出的灰黄草,能够堆成一个大草垛。

可惜,这草连家畜都不喜欢吃,于是农人们只好把灰黄草晒干,当作柴草使用。

在高粱地里野蛮生长的灰黄草,到了制药厂,竟然变成了很难在实验室里生存的叶露草?

孙志亮再看一遍,确认图片上的植物,的确就是自己在乡下亲眼见过的灰黄草。哪怕不是,两种植物的亲缘也很接近,至少是同一个属的。

小河村要发达了呀!

解说员煞有介事地收了卷子。收到孙志亮这里,他表面漫不经心,内心激动不已地说:“这玩意儿,农村高粱田里到处都是,运夏市农科院所在的小河村就长了不少。想要找叶露草,随便去那儿找块实验田,种些高粱,你们说不定就能成捆成捆地收获叶露草了!”

孙志亮话语中透露出的自信,明显让解说员小姐姐愣了一下。不过她很快恢复了神情,并没有把孙志亮的话语放在心上:这话从一个交了白卷的男生口里说出来,又能有多少可信度?多半是开玩笑的吧。

她笑着,不带恶意地白了孙志亮一眼。

这张试卷并不是解说员或者哪位药厂员工闲来无事,临时为10班学生出的。实际上,一些药学、生物工程专业的本科生、研究生,偶尔会来制药厂实习,这张试卷的结果,便是他们实习成绩的一部分。

将这样一张专业的卷子发给10班同学,倒也不是解说员心血来潮,想看10班同学笑话,而是她讲也讲累了,却还要等一个小时,领导才能忙完他们的工作,来做总结陈词。

解说员有权限进入的几家实验室,她都介绍完了。过往的历史故事,翻来覆去也就知道这么多。

于是,她急中生智,想起了这间通常都空闲的多媒体教室,以及那份提供给大学实习生的试卷。又可以消磨将近一个小时的时间了!

解说员没指望这群高中生能做对多少题。毕竟,药学专业的大四毕业生,在制药厂实习三个月之后,做这张试卷的平均分也就80多分,对于这群连有机化学是什么都还不知道的高中生,她更不抱什么期望了。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翻下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