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翻下页

设置X

第333章(1 / 2)

(' 起初,长时间生活在封闭环境中的古阿子感到困惑,他不明白,为什么无论是禹城还是运夏市的朋友,都对玉罕族的美食文化不感兴趣呢?

和“外头的人”接触多了,他才慢慢养成了另一种心态:不是每个人都是吃玉罕美食长大的。就像他自己觉得不少家常菜太寡淡、太咸一样,陈潇他们也觉得玉罕族的烹饪方式酸不啦叽,还涩嘴。

对自己民族的特色美食有兴趣的外人,古阿子还是第一次遇到。他感到新奇,却又担心,这孩子会不会只是一时兴起的“叶公好龙”行为?毕竟,这孩子对玉罕族美食的了解全部来自网络,并未亲自品味过。

林鹰谈论这些时,心里同样忐忑不安。

不知他这舌头是怎么长的,林鹰从小就挑嘴。各种各样的常见菜式,无论是运夏市特色的香辣骨头汤,还是家常菜,如红烧肉、番茄炒蛋、宫保鸡丁,爸妈做得再好吃,林鹰都不喜欢吃。

家里所有给林鹰做过一顿饭的亲戚都说,这孩子难养活,从没见过这么挑嘴的。

“上小学的时候,爸妈带我下馆子,去了一家羌族人开的面馆,我吃到了羊肠面,觉得特别香。我妈一口都吃不下去,她觉得羊肠恶心,我爸也觉得一般,可我偏偏吃得老香了!”林鹰回忆道,“我妈说,我是最难带的那种小孩,家里做的饭一口都不爱吃,却偏爱外面那些很难做的特色食品,一口都不愿落下!”

古阿子听了,笑道:“你想吃竹筒鱼饭啊?嘿,我家老婆子最会做了!竹叶香酒,我们在运夏市的家里没有条件酿造。这酒,要用特制的竹罐子,里三层外三层裹上好几圈。等你年纪大一点,可以喝酒了,老爷子我请你去我们家乡旅游!”

教小孩子做手工教了一个上午,古阿子老爷子也有些累了。这会儿和林鹰聊聊家乡美食,还蛮开心的。

林鹰对于玉罕族美食文化的了解之深入,完全出乎古阿子的预料。到后来,除了心有怨气的科顿克之外,其他的玉罕族老手艺人也都竖着耳朵聆听林鹰说的话了。

自己的竹制品编织手艺,有陈潇为首的一群年轻人传承;来自家乡的美食,又有林鹰这个更年轻的小伙子有意接受并传承。

这些担心自己的文化会因为玉罕族人口减少而逐渐消亡的“老家伙”们相当欣慰。

这场剧院之旅,不仅让10班同学体验了剧院演员的职场日常,也让他们中的不少人交到了朋友。

与一直集体行动的制药厂25人小分队不同,15人的剧院小分队就自由得多,可以选择看演员排练、可以和剧院演员畅谈化妆技巧和相声学习经历、可以做手工,或者像华薇一样,和剧院里参加公开日活动的小孩子聊天。

来剧院之前,高松然因为有意验证华薇的“酉时”天赋,曾经拜托马老师,让他特意注意华薇同学,看看她在公开日活动里和孩子们相处的怎么样。

马老师观察了一阵,华薇的确和剧场里做手工的孩子有不少互动。孩子们除了喜欢顾凯兴这个幽默风趣、总能逗他们笑的大哥哥之外,最喜欢的也就是这位无比亲切的华姐姐了。

马老师寻思,华薇这孩子什么都好,就是学习成绩太差,小高老师替她找别的出路呢!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翻下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