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加之蝗又通皇,令人敬畏。
于是哪怕已经遭受了蝗灾,苦不堪言,也不敢轻易除虫。
好在原先的知州有魄力,带头除虫,也除掉了人们对蝗灾的神异敬畏,后来的官员即使比不上他,也延续了这般态度,一直在努力除虫。
前边便有许多官差官兵,在蝗虫最为密集的地方,按照众多古书,如《捕蝗要诀》、《捕蝗考》、《捕蝗集要》等的记载,用着鱼箔法、网捕法与抄袋法等法子捕捉蝗虫,随即就地焚烧掩埋。
这是人与神、与自然的对抗。
要说将蝗灾完全制住了,显然是不可能的,可要说没有用处,也是不对的。只是蝗灾本就可怖,古往今来都难以对付,这些人也只是竭尽全力想遏制住或减缓蝗灾的蔓延罢了,能为后方多留一些粮食,就多留一些。
不管抵不抵得住天灾,总之无人屈服。
此时地方长官亲临前线,不敢懈怠。
耳边除了虫子的嗡嗡声,还有四周人的大喊,此起彼伏,十分嘈杂。
忽然在这些声音中,又多一阵风声。
“篷……”
像是秋天或者冬日在寂静的林子中大喊一声,无数鸟儿腾空而起。又像是城中养了鸽子,鸽子在天空成群结队的飞过,可这声音无论比起野外鸟群还是城中鸽群都要更大声,更沉闷许多。
抬头一看——
只见从远方天上涌来一片乌云,细看才知是一群鸟儿,黑压压一片。
如天上的洪流。
这洪流一边奔腾而过,一边又不断有鸟儿从中飞出,放低高度,或是在空中灵巧的四处飞舞,或是落在地上,捕杀蝗虫。
地方官员愣住了。
其余人也全都愣住了。
竟然全是鸟?
哪来这么多鸟?
这些蝗虫异变之后,鸟儿都不愿吃,这些鸟飞过来又是做什么的?
刷的一声,一只鸟儿飞了过来,就落在他们面前,低头啄死一只蝗虫,却并不吃,而是往旁边走出两步,又去啄其它的。
众人这才看出,是只燕子。
“这……”
“别动!”
“别碰它们!”
众人连声喊道,都惊讶不已。
抬头看天,亦是睁大双眼。
这可真是神了。
只有当地官员皱起眉头,觉得自己好似隐约在哪里听说过类似的故事——
好像是哪年的旱灾,饥民无数,栩州有燕子,铺天盖地,遮云蔽日,衔来粮米,救济灾民。之前又曾听说,前几年有燕子前往海外,搜寻亩产极高的良种回来,救济天下,被奉为燕仙。
不知是否与此有关。
总之定是不同寻常。
……
蝗虫群居之后,不仅会改变容貌,也会产生毒素,鸟儿确实不太爱吃,不过燕子本是幻化而成,也根本不吃,只将之捕杀。
据说安清燕仙化成的燕子,一次就可以将整个官仓的粮米衔空,那么平息此处蝗灾又要多久呢?
宋游不知。
不过抬头看着这随着燕子飞过逐渐变得清明的天空,便已知晓了,蝗灾被除已是定局。
不知过了多久,燕子才从天上飞回来,落在马背上,似乎极为疲惫。
“安清燕子,果然厉害。”
道人也收回目光,对他笑着说。
和老燕仙相识,已是五六年前的事情了,知晓这位道行深厚,本领高超,却是直到现在,才见识到这位千年燕仙的风采。
“我已安排好它们的飞行方向,它们会自己在这边清除蝗虫,直至灵韵耗尽才会停下消失,怕是蝗虫再多几倍,也会被清除干净。”
“能除此灾,不知救济多少灾民,你也是功德无量了。”
“不敢说什么功劳,只是我安清燕子本就因为天下百姓才得以延续,便学着先生,为天下百姓做些力所能及的事罢了。”燕子虚弱的说。
“很好。”
道人微微一笑,转头看了看,将目光锁定了远方的一座山。
山脚下有面巨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