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那些来帮忙的远近亲戚、花钱请来的江湖武人则不受其扰,最多只觉一阵寒意。见那面粉盆落地,面粉也洒了不少,一名中年男子反应迅速,连忙过去端起面盆,往前边泼洒,有一名江湖武人见状也反应过来,伸手去捧地上的面粉,同样往前洒去。
吐黑水的还在吐,面粉也已落地。
面粉粘上黑水,立马有了黏性,勾勒出那道正在爬动的身影。
巴掌大小,隐约辨出,是个蟾蜍。
只是它却爬得很慢,动作僵硬。
“在那!”
又一群人扑了上去。
坐在院墙上的女童不禁揉了揉鼻子,露出嫌弃的表情,却不肯移开目光,而是依旧目不转睛的盯着下边,看众人捉金蟾。
只是不知怎的,好多人伸手去抓,却要么抓在它的左边,要么抓在它的右边,手要么靠前了,要么落后了,就是摸不到它。
反倒是一群人头撞头,撞得不轻。
女童面露疑惑,看得认真,也露出思索之色,随即喊道:
“假的,别看。”
声音清清细细,然而底下一团乱糟,根本没有几个人听得见。
倒是那老者连忙用拐顿地,一边吐着黑水,难受不已,一边还扯着嗓子喊道:“都闭上……眼睛,用手摸,不要看它!”
众人闻言都不解,却也有人听说。
说来也奇妙——
这把眼睛一闭上,胡乱的摸,反倒摸到了那金属的冰冷的蟾蜍。
胆小的刷的一下就把手缩了回来,胆大的却抓着不放,它若挣扎,便与它角力,口中呼喊,叫别人一起来抓。
更奇妙的是,体弱者根本摸它不得,摸着只觉透骨的寒,像是冬日将手伸进了冰水里,寒意如刀,刮人的骨头,只稍一抓着就会下意识触电式的将之撒开,即使体魄强壮的人,也只能拿上一小会儿。
再加上金蟾还会动,力气不小,在手中挣扎,根本没人拿得住它,只好不断换人。
“我来!”
一个气血旺盛的武人走了过来,一把将之捧住,任它如何挣扎也不放手。
蟾蜍在他手中渐渐显出真身。
乃是一个遍体黄铜色、巴掌大小的金蟾雕像,身上沾着面粉,嘴巴一张一合,舌头一进一出,四肢不断蹬着。
随即这蟾蜍噗的一声,竟从身上散出黑烟,黑烟腥臭,蚀人皮肤,让人拿不住它。
三花娘娘见状神情一凝,整理了下身上褡裢,刚想从院墙上跳下来,就听那江湖武人冷哼一声,将之摔倒在地,随即找来刚才装面粉铜盆往地上一扣,便将之牢牢扣在了里面。
这时原先吐黑水的人不知是吐完了,还是那邪物不再作怪了,已经不再吐了,也慢慢缓了过来,都看向那武人和铜盆。
铜盆如金,被他踩在脚下。
里头隐隐传出一些动静。
廖家是开书铺的,不少人看见这一幕,心中闪过的念头都差不多——若将之记下来,寥寥几笔,兴许也是个玄奇的好故事。
“抓到了!”
“英雄!厉害啊!”
“了不得!”
“总算抓住了!”
众人一时都兴奋不已,连声夸赞。
莫说他们,就是三花娘娘也很吃惊。
原先看见那金蟾身上冒出黑烟,总算是能伤到人的本事了,她还以为这些人应付不了,准备下去帮忙,却没想到,这些人竟只用了一个铜盆就将之罩住了。此刻黑烟仍从底下隐隐散出,却几乎已伤不了人。
“现在该怎么办?”
众人全都看向中间的老者,随即又随着老者的目光,看向院墙上的女童。
三花娘娘犹豫了下,还是跳了下来。
第469章 三花娘娘已是大人了
宋游在家等了一夜,从在床上等变成在院子中等,又从坐在院中石桌前变成了坐在门口石阶上,直到次日早晨,天大亮了,自家三花娘娘才挎着个旧兮兮的褡裢由打小巷中走回来,慢悠悠的,像刚上完学。
道人看见她的同时,她也看见了道人。
道人抿了抿嘴,她则十分惊异。
“道士,你怎么坐这儿?”
“外头凉快一些。”
“院子里不凉快吗?”
“吹不到巷口的过街风。”
“过街风!”
小女童停在门口,身影小小的,直盯着他。
道人则起身了,拍拍屁股,屁股早已经冰凉,一边开门一边对她问:“三花娘娘怎么这么晚才回来?”
“现在是早晨。”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