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谢先生,不过这边大旱,十分缺水,先生这点水,还是省着点喝吧,莫要随便赠与人了。”
“在下有道行傍身,渴不死。”
“唉……”
“足下方才是去讨水吗?”
“想买一些水。原先这里人挺多的,我每年都在那里买水。”应是喝了一口水恢复了些力气,又或是还他这口水的情分,商人说道,“结果从去年春天开始这边大旱,滴雨未下,连伞都快放烂了,他们自己都没有水喝,想来许多人都搬走了,或是干死了。”
那一口水对于此时严重缺水的他显然只是杯水车薪,他一边控制着声音和吐气说话,一边忍不住瞄向宋游的水囊。
“再喝一口吧。”
“这可如何……”
“那一口太小了。”
宋游一边说着一边又将水囊递给他,同时问道:“这路上的人,也都是搬走的吗?”
“还能怎样?”商人咕咚喝了一口水,一滴都不敢洒,这才说道,“西域干旱之地,早已民不聊生,本来以为只干去年,今年会变好,结果今年开春这么久了还是滴雨未下,很多人便再也忍不住了,只好逃离此地。”
“都往哪里去呢?”
“有往更西边走的,那便是塞外江南,有往北边走的,反正哪来不干旱就往哪里走。”商人说道,“这里是原先的西州都护府河城地界,前方就是鼎鼎大名的花岩山,那里有个岔路口,整个西域以南,没有几条大路,但凡走远一点,都要从那里过。所以这里才聚了这么多人。”
“原来如此。”
宋游倒也清楚一些大晏的地理。
原先大晏将西州都护府的治所就设立在这边,名曰河城,后来随着大晏对西域的掌控越来越强,越来越深入,治所的位置也往西迁移了。
“这水……”
“足下还能再喝,给我家猫儿与燕子留一点就是。”宋游说道,“喝完了我们还能再去寻,即使再干旱,戈壁中也总有绿州水源。”
“那便再喝一口。”
商人再次仰头,缓缓倒了一小口进嘴,又分成许多口吞下,这才把水囊递还给他。
随即二人相约同行,沉默往前。
空前繁荣的西域丝绸之路吸引了许多胆大的商人,这些商人也不都是大商队,也有许多独自一人或三两组队的,可能是未来的商队。这名商人便是原先陇州的人,年轻时读书,屡考不中,家中欠了不少债,加之出了变故,这才冒险出来跑商。
这是一条黄金路,一趟就能积攒巨额的财富。
越是干旱,路越难走,与你同捡地上黄金的人就越少。
只是很可能也会丢了性命。
直到往前,人越来越多了,宋游一直没有喝水,也没有用法力灵力滋润自身,甚至刻意阻止了这一过程,为的就是体验一下在这气温比体温还高的天气下,没有水分补充,究竟是个什么滋味。
甚至三花娘娘叫他喝水,他也不喝。
这对他来说是种新奇的体验。
对路旁别的人来说,却是死亡的威胁。
随着步步往前,水分迅速流失,宋游的嘴唇也变得干燥,脑子开始有些混沌,嘴巴变得极度干渴,想喝水的欲望到了巅峰。
只是他终究不是寻常人,终究体会不到此时路上流民们的感觉。
也许只能体会几分之一。然后凭借着几分之一,窥一斑而猜想全豹,去思索旱灾下的百姓究竟受着怎么样的折磨。
直到走到了商人口中大名鼎鼎的花岩山——
前方是一面高大的垂直石壁,岩层分层明显,并且呈现出不同的色彩,像是一面天墙。
石岩下方有三条路,分别通往三个不同的方向,交叉处搭着不少棚子和简陋木屋,有许多人路过这里,停下歇息,大多也是沉默着,少数人交流着各地的旱灾,交流着哪里有水源。
也有许多人在这里一倒,就起不来了。
“……”
宋游也在这里盘坐了下来,有一种坐下来就不愿意走了的感觉。
第539章 滴水成湖
上午的花岩山下,人如蚂蚁成行。
“先生不走了吗?”
商人有气无力的站在道人身边,用询问的眼神看了他几眼,见他没有回应,才终于开口问道。
“过几天再走。”
道人扭头看了看四周流民,又抬头看了看逐渐灼热起来的天日。
这边远比沙州干得更严重,要是再在这里降一场大雨,恐怕会耗费比百日更长的时间,而且这里缺乏保水的地理环境,又缺乏住民,降一场雨不仅没有多少用,甚至都保不了一天。
所幸他还有一个办法。
“那也坐后面去吧,可以遮太阳的地方,这里实在是太晒了,先生不能遮阴的话,很快就会被太阳晒成人干。”
“在下有道行傍身,不怕的。”宋游一边说着,一边抬头看他,语气温和,“这里好,在下就坐在这里,正好感悟灵韵。”
“……”
“足下莫要在此久留了。”宋游对他说道,好似一点也不在意会费多少口水,“我观足下知礼而守节,有勇气又有坚守,实在难得。人生的起伏只是暂时的,只要能过此难关,假以时日,不说能否成大器,也很难庸碌无为,还是尽快离去,早寻出路吧。”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