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此又走了两个时辰,才见到山洞。
此时山洞中又有火光。
猫儿率先担忧警惕起来,眼睛一眨不眨的盯着山洞中,倒映着火光。
道人走进一看。
马儿站到了山洞里面,好端端的,行囊也放在角落,被它护着,只是洞中多了三个异域服装的中年男子,都穿得很厚,正生火煮着肉吃。
见到宋游到来,他们愣了一下,随即都很兴奋,跑来与宋游叽哩哇啦一通讲。
宋游觉得他们是猜到了自己等人也是来登神山的,并且已经去登山去了,见自己回来,于是来询问自己有没有登上去、路况如何之类的。
可惜双方语言不通。
起初的兴奋过后,便逐渐冷静下来。宋游借了他们的火堆,与他们围坐一起,互相以眼神交流,没再有多的言语。
歇息一夜,次日清早,新老双方登山者同时出了山洞,只互相挥了挥手,算是打过了招呼,便就此别过,一方往上走去,一方下山而去,互相之间并不知晓各自的姓名,只知都是天地一闲人。
只愿神山待他们温柔一些。
宋游收回目光,迈步往下。
随着高度迅速下降,稀薄空气对燕子和猫儿的影响都在降低,神山的灵韵影响也在慢慢远去、淡化,燕子终于飞了起来,给他们引路,猫儿也觉得浑身舒服自在,不仅恢复了火力,甚至自在之下,还比往常更精神一些,经常小跑一阵,又到前面去等他。
雪地变成黑灰色的碎石地,碎石地也慢慢被走完,变成略微泛黄的草地。
远处山上万马奔腾,扬起尘沙,右边又是牛羊成群,牧民骑着马放牧,看着这奇怪的道人一行,都不禁向他们投来目光。
高山上的牧民果然好客,好几人都朝宋游招手,满面笑意,口中喊着什么,宋游猜大抵是问他们是不是登山去了、是否成功之类的,这时候若是脸皮再厚一些,假装迷路了,说不定便能如玉城那些商人说的那样,混上一顿吃喝,再被牧民用牛车送下山。
可惜有燕子,迷不了路。
两天之后,绿城歇脚。
宋游依然跟随着商队进城,跟随着商队住宿,第一时间询问商人,找了一家店铺,品尝当地的馕包肉。
这是从绿城北面传过来的吃法。
因为北面有沙漠,干旱贫瘠,沙漠中的牧民在外放牧时做饭往往不方便,可即使是穷苦人家,但凡有多的精力,也会追求生活的品质,慢慢便有牧民将羊肉和胡葱包进面里,裹成一大团,埋入沙子中,又在上边生火,用温度慢慢将之烤熟,制成一个大号的烤饆饠。
宋游尝了尝,味道还不错。
和烤饆饠并不一样。
可能是因为放大了,无论是羊肉还是馕的质感,都比烤饆饠要厚重一些。
不过也许能对三花娘娘苦研许久却因为尚未掌握馕坑的技术要点而不得进展的“耗子烤饆饠”起到一些指点作用。
第577章 要回逸州去
大安二年深秋。
正是胡杨林黄的时候。
西域南部的盆地中呈现出了一种奇景:沙漠与湖泊相接并存,浅黄色的沙漠中又生长着金黄色的胡杨林,一棵棵都呈现出古老的姿态,在这个季节成了点缀沙漠秋意最好的色彩。
一匹枣红马站在沙漠湖边,低垂着脖颈在湖中饮水,旁边弯着一棵巨大的胡杨树,叶子黄得格外漂亮,树下一堆行囊、一个躺着的道人。
叶子已经落到了行囊上、道人身上。
走到这里,道人实在不想走了。
游历天下十二载,道人见过很多种秋。
逸都城外被白云笼罩的萧瑟山林,镜岛湖畔抽出白色花穗、如地毯一样随风倒向一旁的芦苇小径,云顶山上红得像血一样的红叶林,禾州光州平得一望无际的稻田麦海,言州金黄色的大草原,也有西域宛如世外天地的秋叶林和小木屋,但眼前这片秋仍然数得上是一绝。
萧瑟与坚强,古老与挺拔,生于荒漠,绚烂盛放,对比之下,给人一种极强的震撼感,仿佛看见了它绝处逢生的生命力。
听说它有三个千年——
生而千年不死。
死而千年不倒。
倒而千年不腐。
不知是真是假。
也不知身边这棵胡杨树已经多少年了,总之能在这里、恰好在它们一年中颜色最为绚丽之时与它们相遇,实在是一件幸事。
同时这一路走来,气候也变了又变。
从堪比北方最冷时候的神山,到清冷如秋的绿城,翻山之时如寒冬,穿过沙漠又像盛夏,直到来到这里,气温总算变得怡人了一些,宋游也躺在这里好好享受着属于这片土地的绚丽、西域给他的另一种秋。
直到一只燕子飞了回来,落在头顶树枝上。
随即是一阵脚步声,伴随着羊叫。
自家童儿打猎回来了。
“道士!”
三花娘娘的声音清细,听不出感情:“三花娘娘捉了一只野羊子,还没长大的,看起来乖乖的,今天三花娘娘给你做馕包羊肉来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