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听着这铃铛声、看着这熟悉的蜿蜒的山路,看着路旁一坨一坨的山,倒映着山的碧绿江水,如画一样的风景,道人有时有种恍惚感,总感觉身后随时可能传来一阵铃铛与马蹄声,会是一个骑着黄鬃马的江湖女子打马而来,从道人身边路过,愣神一下,又赫然将马勒住。
只是回过神来,路上仍旧只有自己。
一路往安清走,山重重水弯弯,江上与山间的雾午后也不散。
遇到三次山匪贼人,如今的贼人比当年更不讲究了,全靠三花娘娘保护,才得以平安通行。又遇几波商旅行人,与之对谈,听他们讲安清上一回的柳江大会,越发兴盛的燕仙庙,凌波牧童与神仙的故事。
这回似比上回走得快些。
黄昏时候,就到了城外。
宋游没有先行进城,而是先去了城外道观。
道观仍旧紧闭大门,山门顶上一个横幅,鎏金字迹笔走龙蛇:
走蛟观。
再看山门左右两边:
天地无私,为善自然获福;
圣贤有教,修身可以齐家。
像是没有变过。
“笃笃……”
道人抬手敲响了山门。
没有多久,里头传来脚步声。
“吱呀……”
山门顿时打开。
里头是个年轻道童,比多年前开门那位还更年轻,奇怪的看向宋游,兴许因为此时并没遇上柳江大会,没有那么多的江湖人前来搅扰,兴许是换了道童也改了性子,道童倒是没有给冷脸,而是问道:
“道长从哪里来?找谁?”
“在下姓宋名游,逸州伏龙观道人,前来寻访故人。”宋游说道,“不知青阳子道长可还在?”
“师祖?师祖早就仙去了……”
“……”
道人抿了抿嘴,遇得多了,除了感怀依旧,并没有多少惊讶,只是问道:“什么时候的事呢?”
“好几年了,我都不记得。”
“好几年……”
那怕是与自家老道离得不远。
道人摇头笑了笑,对他说道:“既然如此,我们就不打扰了,告辞吧。”
“等等……”
道童睁圆眼睛,却不肯让他们走。
既然认识自家师祖,又上了门来,便是客人,无论修道之人还是寻常人,客人上了门,即使师祖仙去,又哪里有让客人就此离去的道理?
于是盛情挽留,将之请进山门。
好在观中还有故人——
是当年青阳子的亲传徒弟,为宋游开门的道童,当初十几岁,如今已三十,修行有成,已成了道观的新观主。
第630章 竞州再寻浮云观
桌上一盏油灯,照亮道观客房,房间依旧很大,被褥全都是刚从柜子里拿出来的,沾着木头多年散发出的香味。
一切好似依旧。
道人坐在房间正中,从三花娘娘的锦袋最底下拿出一个厚硬的油纸包裹,对着油灯的光一层层拆开油纸,发出哗啦的声响,在这个安静得能听见极远处道童功课诵经声的夜晚里,声音十分明显。
直到露出里头的一沓纸张。
纸张已经泛黄,墨迹却还如新,刚一打开,便是一股墨香扑面而来。
这是道人收藏的凝香的味道。
收藏在了这一张张纸上。
“哗啦……”
道人小心找着,终于找出一张。
随即拿在手上,仔细查看。
“明德二年二月初,行至栩州拢郡安清县,巧遇江湖盛事,柳江大会……”
明德总计十一年。
如今大安四年三月初。
过去了十三年。
纸上所写的是自己当年的游记,是十三年前的经历和想法,也是十三年前的自己。
道人如今捧着纸细细读来。
其实奇妙的是,时隔多年,再次读来,虽然都是当初自己写的亲身经历之事,但并不每字每句都是熟悉的——大多是熟悉的,读起来便有一种回忆与品味的感觉,一旦停下,抬眼回想当初,像是夜里梦回。却也有觉得不熟悉的,要么已经忘了个七七八八,要么便是惊异、陌生于当初的自己竟会如此落笔,这些字句感慨简直不像是自己写的,此时再读来,就有一种与当年的自己对面、重新认识的感觉。
道人看得认真,常常入了神。
猫儿这种好奇心这么重的动物,自然忍不住,要跳上桌,凑到他的面前来,歪着头也盯着纸看。
道人倒也不理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