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家老母好似中了邪……”
“不知足下住在何处,下午请我家童儿去村中走一趟。”
“这是老朽家做的腊肉……”
“这如何是好?”
“我们村有条狗成了精!”
“诸位莫急,慢慢来说。”
道观新开门,众多杂乱的声音。
道人神情平静,——应付。
三花娘娘就站在旁边,目不转睛的盯着看。
今天算是道士给她的演示,从今之后,开门和接待香客的任务就是她的了,起码要等到小江寒长大,才能交接这项职务。
这是道观的经济命脉,不可疏忽。
不知过了多久,这些香客才终于离去。
三花娘娘也已做好了准备。
……
大安十年,初秋。
道观一切都已走入正轨。
一个寻常的秋日清晨,远方山水清秀,几团云雾静静地飘在山间,温度清凉。
道士在屋中睡觉。
燕子在天上乱飞。
小江寒刚刚醒来了一次,睡得脚麻了,哭得整座道观都听得见,三花娘娘把她抱起来哄了好一会儿,终于哄得不哭了,又教她站在床上用力跺脚,随即又听她哭了好一会儿,现在哭得累了,又睡着了。
三花娘娘则端了一张小板凳,坐在道观门口吃着早饭,她一手端碗一手拿筷,背靠着墙,自然弓腰,整个人缩成小小一团。
碗中一碗白米饭,几片香肠,昨天晚上剩下的剩菜,还有两根酸豇豆,有一种平淡美好的感觉。
三花娘娘吧唧吧唧。
远处风景依旧。
这样的生活,好似能过很多年。
忽然之间,一声钟响,响彻十里群山。
“咚……”
三花娘娘直起身,抬起头,看向山下。
阴阳山上,有故人来。
……
第710章 番外一:从无败绩千古名将,丰功伟绩举世无双
明德十一年春,长京宫中。刚刚登基坐殿的年轻皇帝身上不见多少威严,倒是找回了原先的儒雅,身着宽松的常服,坐在长榻上。旁边侍立着一名年轻道人。妙华子站得笔直,微笑着说道:“贫道有两个好消息要告知陛下”
“哦?”
皇帝捧着书看,抬眼看了他一眼,稍微想了想:“可是移民填北之事进展顺利?”
“看来陛下对国事十分关切。”
妙华子说道,胸有成竹,“只是陛下既已从别处收到了表书,贫道又怎会将之当做好消息禀报陛下呢?”
“哦?你怎么知道我得到了官员的上表?”
“贫道也得了家师几分真传。”
“不愧是国师的高徒啊。”皇帝顿了一下,又好奇的问,“那是什么好消息呢?”
“一是贫道夜观天象,掐指测算,用了多种手段占卜,还用了家师传授的秘法推演数月,终于确认,先帝已然遇难。”“嗯?”
皇帝顿时放下了手中书籍,也坐直了身体,睁大眼睛,看向妙华子,脸上喜色刚刚露出来,又收了回去,转而皱着眉,阴沉着脸,对旁边静静站着的妙华子说道:“这怎么能算是好消息呢?”
“贫道只是觉得,陛下英明胜于先帝,大晏的盛世也承受不起第二次大乱了,因此觉得是好消息。”
“一派胡言!”
“还有另一个消息。”
“说!”
“护国公重伤不治,已然垂危,贫道昨日去探望了,最多活不过三天。”
“当真?”
“当真。”
“这……”
皇帝这次迟疑得更久一些,终于还是叹息说道:“护国公乃是千古一将,功勋卓著,无人能及,又对大晏忠心耿耿,大晏能有这般盛世,未尝没有护国公的几分功劳。没了护国公,对大晏也不是一件好事,这,这也算不得一件好消息。”
对大晏是不是好事不知道,对这位帝王定然是一件好事。
妙华子心中想着,面容平静。
“不过贫道却还有些担忧。”
“担忧什么?塞北再度来犯?”“塞北早已被护国公击溃,如今名存实亡,听说王庭也分裂了,大部分能征善战的部族都逃往了西边,何况还有护国公的族弟镇守北方,塞北草原十八部永生永世也不可能再对我中原王朝造成威胁了。即使多年以后,又有劲敌从北边草原来,也不会是现在的塞北人。”“那是”
“陛下可还记得此前贫道所说过的,天下间的流言?”
“流言?改朝换代?”
皇帝眉头一皱,神情又沉了下来。“正是。”
年轻的皇帝沉默了一下,看向道人,开口问道:“你可是算到了什么?”
“没有,没有算到。”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