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句“连香火钱都收不到”,瞬间便让三花猫神情一肃,重视起来。
扭头看看火炉,哪怕从中传来的温暖让她无比舒适,配上外面的严寒,又让她无比情懒,却也果断的站了起来,伸个懒腰,便要往外走。
走出两步,回头一喊:
“喵一”
坐在小板凳上的小江寒立马跟了上去。
又走出两步,觉得不对,又停下来,回头看向依旧坐着烤火的道士,而且还是坐在一张躺椅上的道士:
“那你呢?”
“我自然有我的事要做。”宋游对她们摆了摆手。“叫上燕子一起,做得快些。”
“好的!”
“好的!”
两声应和,仍是一前一后,三花娘娘并不怀疑,扭头迈着小碎步继续往前,轻巧一跳,便跳过门槛,出门而去了。
小江寒亦是学着她,在门槛前一跳,明明可以跨过去的,却非要跳过去。
出门左拐,最角落便是制香房。
以前伏龙观中没有制香房。香客来烧的都是线香。
要么自己带,若是用道观里的,便是从城中买来的。后来宋游喜欢自己配制土香草香,喜欢整理从天下各地收集来的草香配方,据此研究自己喜欢的味道,便有了这间制香房,从此以后,观中烧的香大多便都是自制的了。
制香便也成了宋游回到道观后无聊时的消遣,也算是伏龙观中道童弟子的新课务。
制香房只是一闻很小的房子,靠墙摆着几个木架子,上面放着虹低,竹签和各种香草原料,中间两大一小三张制看桌,富子有偶拍展,拍厘里装满了宋游已经配好的香料,以绿色和金黄的香摹醉末为主,混在一起。
三道人影走进去,各白坐下。
三花娘娘吸了口气,刚一坐下就闻见了各种草料混杂起来的味道,十分清新,不知是天太冷了还是气味使然,连款头都有点冰凉凉的感觉。
“我们多做一些,道士说过年之后,会有很多香客善人来观中上香。”三花娘娘说道,“道士还说,道士就是要做香的。”
燕安没有说话。只是低头做着。
小江寒也坐在小桌前。虽然才几岁,人还很小一只,却也一脸认真的重复着:
“多做一些”
三花娘娘也开始忙碌起来。
只见她扯来红纸,都不用刀子,只伸出一只手,用食指的指甲在红纸上轻轻一划,划出笔直的一条,红纸便如被最锋利的刀子切制过一样裁出大约一尺长三指宽的一条,正适合卷香。
“刷!”
“刷刷刷……”
三花娘娘动作熟练,连续切割。
裁出来后,先递给身旁二人。
直到感觉已经裁出了足够今天使用的红纸,也感觉身旁二人尤其燕子已经卷了很多了,自己再不开始,就追不上他了,她才停止裁纸。
转而铺开一条红纸,从抽屉中找到竹片,用竹片当做容器来盛香料,竹片刚好一尺长,所盛的香料刚好一支香,倒在红纸上。
“嘶嘶……”
三花娘娘又吸了几口气,闻着香料的味道,同时拿来竹签,放在香料中,随即动作熟练,将红纸一裹,小手一搓,便成了一支柱形的香。
粘好底部,搓紧香头,拿起来晃一晃,足够紧实,一支三花娘娘的自制土香便完成了。
随即抬起头来,伸长脖子,看一眼燕子桌上的香,粗粗估计一下数量,将头一低,又开始忙活起来。
伏龙观的香自是免费的,任香客取用,除了少许香客不知情,会从外面买香带来,以及少许香客对上的香有额外需求,迷信更粗更大、烧得更久的香能格外显出自己的诚意、格外获得神灵的卷顾,也会从外面买香带来,此外香客多是用观中的香。
不过香客们倒也很少吝啬,只要用了观中的香,多多少少会留下一点香火钱。这种涉及神灵的规矩百姓们守得格外的严。
在三花娘娘看来,其实就是卖香。
多做点香,多卖点钱。
而且三花娘娘也要比燕子做得更多才行。
于是重复重复再重复。
几乎不用动脑子。
做着做着,身边传来燕子的声音。
“昨天听先生说,有一种草叫做荆芥,很多猫都喜欢那个味道,叫我去找一找,哪里有长的,应该是要拿回来钻研新的草香配方。”
“荆芥?”
“对的。”
“什么味道?”
“我也不知道,要去找了才知道。”燕子少年穿了一身道袍,手上动作不停,“要开春后才能去找,你可以先问问先生。”
“他在做他要做的事呢。”三花娘娘动作也不停,却明显放缓了一些,话语顿了一下,补充一句,“躺着睡觉。”
“不是的。”
“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