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谢记布庄的棉布棉衣销售的非常好,尤其棉衣,在刚开始流民大量进城时,曾一度卖断货。
一件棉衣二两五钱银子,比填塞着柳絮和芦花的夹衣略贵,但是穿上身上的感觉完全不一样。
流民群里,并不是人人穷困潦倒,有些暗藏富贵的,进了城后,纷纷穿上了棉衣。
销量太好了,枫叶巷那边的织坊加上晋州那边的女工也满足不了这样的需求。没办法,谢云溪昨天晚上就让袁淼又传了一批棉衣过来。
看着这几天的账簿,谢云溪越发觉得在郴州开粮行和布庄是明智之举。
郴州和晋州的体量差别太大了。
不到一个月的时候,他们就赚了将近两千万。
一件棉衣,女儿买到手一百多元钱,他们卖出,一件二两五钱银子,也就是四千多元钱。
差不多一件能赚到四千多元钱。
再加上棉布棉质夹衣以及其他面料的布匹,不到一个月的时间,谢记布庄的盈利就有一千多万了。
粮行的情况也很好,虽然不到千万级别,但也差不多了。
不过,谢云溪也知道,这种情况不会持续很久。棉衣现在卖的好,是天气冷。衣裳这种东西,跟粮食不一样。有了一件,可以穿很久。但是粮食就不行。饿个几天,人就得没命。
谢云溪刚把账簿看完,念荟进来了。
“夫人,前院来了一位客人,说是姓姚,这是他的名贴。”
谢云溪接过打开一看:“人走了吗?”
“没有,陈管事正陪着说话。”
谢云溪起身:“我去看看!”
她换了身衣裳,来到前院正房,府里的管事正陪着一位大腹便便的中年男子说着话。
“姚掌柜!原来真的是你!”谢云溪惊喜说道。
中年男子慌忙起身,看到谢云溪也很高兴,但也没忘记行礼:“袁夫人!”
“快请坐!”谢云溪招待说,让管事上了好茶,仔细打量对面的人。
“姚掌柜,您这是从哪儿来的?我们到了郴州之后,子虚到处打听你的消息,都说你在郴州城破之前就离开了。这是真的吗?姚夫人他们呢?”
这人叫姚青山,是袁博文和谢云溪来北地时结识的好友,他是个商人,走南闯北多年。袁博文和谢云溪来到这个世界后,一直想回去,后来还是听姚青山的话,才在北地住了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