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不过,玉米从播种到收获约要八九十天左右,甘薯四个月左右。若是种了这两种农作物,那地里就不能种粟米了。”
张时文等人一下子愣住了。面面相觑。
大家都没有见过玉米和甘薯,但粟米是吃了许久的,突然不种了,这行吗?
谢云溪又笑着说:“这两种农作物的产量都不低,玉米的亩产可以达到五百斤左右,甘薯的产量更高,亩产能达到千斤左右。”
“四月中旬下旬就可以播种,玉米九月左右就能收获,刚好能接着种小麦。我们从海外带回来的小麦种子产量可以达到亩产三四百斤。”
张时文等人惊呆了,都被谢云溪说的农作物亩产惊到了。
亩产能到五百斤左右的玉米!还有亩产能到千斤左右的甘薯!连小麦的产量都到了三四百斤!
这要是在北地推广开来,那还得了?
他们没有见过玉米和甘薯,但是小麦都见过了。张时文急切问道:“小麦亩产三四百斤?真有这么高的产量吗?”
谢云溪笑着点头,她其实把现代小麦的产量说少了一半。玉米和甘薯的产量也说少了。
虽然袁淼能买到最优良的种子,但是他们毕竟没有在这里种过。地域区别,还有现代的那些肥料等,谢云溪也不确定到时候能不能弄出来或者找到替代的,所以把产量都说少了。
但即便是减了半的产量,也是这里小麦产量的将近十倍。
张时文的眼睛直了,想了一会,斩钉截铁说:“好!四月中下旬就让郴州附近农户种植玉米和甘薯!”
胡仲之对农事也很清楚,跟着点头:“若是不成,到了六月份,大可以铲除了再种粟米!”
府衙其他几位大人都点头了。
谢云溪又拿出自己手绘的农具制作图纸:“这是袁大人看过海外那边的农事后绘下来的农具。这是他们那里的犁,这一种叫耙,可以把犁过的地里的土疙瘩耙的更碎……”
张时文边看边点头,对海外更感兴趣了,听完后心情大不一样了,冲谢云溪作揖谢过:“多谢袁夫人,实不相瞒,您没来之前,我们正在为这事头疼!”
“张大人无需客气,我们把这些带回来就是想让百姓们能够吃饱,不再饿肚子。诸位大人算好需要的种子后,跟谢记的袁掌柜说一声就行,他会把种子给你们。”
“我们名下的土地也准备种些玉米和甘薯,你们遇到了问题,可以过来看看。”
张时文又默默冲谢云溪作了一个揖,其他几位大人也纷纷谢过谢云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