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袁博文这才抬头:“下次庄静来找你,你问问她,打算让景和走哪条路?”
谢云溪愣了愣。
“景和已经十二岁,是到了要决定找哪条路的时候。如果决定走文,最好进学堂了,如果决定走武,现在就要开始历练了。”
谢云溪明白了,袁博文这是还想拉关府一把。她心里的石头落地,脸上也露出了笑。
“好,我跟她说。”
现在虽然还没有到论功行赏的时候,但是要想在那时候有所得,现在就要准备起来了。
北地的局势明了,剩下的北凉人不足为惧。等清理统一之后,是南下还是修养生息,那是下一步的事情。
关景和今年十二岁,在现代是上初中的年纪,但在这里有些人家已经在训练独当一面了,十六七岁成家后撑起家业的不在少数。
“你们准备重开郴阳书院吗?”
北地这里文风虽然不盛,但也有几个声名鹊起的书院,其中位于郴州的郴阳书院就是其中名气最大的书院。
“郴阳书院要重开,不过,我不准备继续科举那一套了。”
“我今天去找了张时文。咱们现在已经拿下北地一半州府,经济民生等都要开始搞起来了,这些都要人才,北地这里识字率估计百分之十都未必有,这种情况下经济想要赶超南边,难度不小。所以文化普及教育不能等了,现在就要开始了!”
这个问题谢云溪也想过。北地贫瘠,经济上一直被南边碾压,除了地域因素以外,也与这里的文化普及率不高有关。
他们打算在北地这里推行工业化道路,即便是有现代世界背书,但如果识字的人都没几个,这条路肯定很难。文化普及率跟上了,工业化推行的进度也会加快。
“你们打算怎么做?妇女能顶半边天,普及教育可不能把她们撇开。”
袁博文笑了:“我知道,放心吧!”
北地地广人稀,如果要推动工业化进展,人口一定要跟上,妇女当然不能撇下。
他已经跟张时文商量过了,各州府必须成立普学堂,入学率与政绩考核挂钩,三年内免费,学成后颁布证书,该证书会在招工中起到一定的作用。继续学习的,也会有相应好处。
至于教材的编辑,则以识字和简单的算术为主。
以就业反向促进文化普及。
谢云溪想到了自己小时候经历过的扫/盲运/动。袁博文的想法与那场运动大同小异。也是因为那场运动,华国的民众开始重视教育。在此之前,他们也有数量庞大的文盲。
谢云溪又想到了棉纺厂:“棉纺厂第一批招工已经到位,现在正在培训中,要不也让他们学习些文化识字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