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末日》这款游戏在国内,远远谈不上火爆,毕竟只卖了十几万份而已。 在国外按照王欢的估计,应该需要半个月到一个月后,口碑慢慢发酵才能火爆起来。 现在单机游戏大作的发布,其实也和电影宣传是差不多的。 如果是熟知的大ip续作那还好,要么就是大热的开发商,但哪怕是这两者兼备,都需要提前一两年就开始宣传。 全方位渠道宣传。 平面广告,游戏媒体,视频平台,游戏杂志等等。 宣传营销费用非常惊人的。 比如两款超级大作《荒野大镖客2》和《赛博朋克2077》,营销成本都超过一亿美元以上。 基本上发行之前一两年,就已经开始宣传了。 而王欢这款《末日》,典型就属于三无产品了。 无ip,无名气,无宣传。 就是忽然之间,就在各大平台上架了。 最搞笑的是,欧美地区竟然连发行代理商都没有。 这个年代,绝大部分欧美玩家,还是买游戏盘回家安装的,线上下载并非主流。 所以刚刚发售的时候,那是彻底的凉凉。 第一周,国外所有平台的加起来的销量,都没有超过一千份。 因为都没有人知道这款游戏啊。 国内还有帝国科技的很多黑粉,而在国外,几乎连黑粉都没有了。 几乎所有人都不知道,帝国科技的存在,也不知道它和王欢之间的关系。 鹦鹉翻译器确实是神器,但这玩意到现在为止,销量都没有超过15万。 买鹦鹉翻译器和玩单机游戏的群体,重叠度也不是很高的。 而这批人,见到帝国科技出了一款游戏,直接就买了下来。 然后,就开始了痛苦的下载过程。 整整39g,网速不好的地方,差不多要下载一天啊。 这一玩,顿时就跪在地上了。 当然,这群人数量太少了? 没有话语权。 真正让这款游戏大爆,有两个原因。 第一个,游戏媒体。 第二个? 游戏平台? 还有其他游戏巨头。 欧美有相对发达的游戏媒体? 会对每一款大作进行评分,而这个评分也相对公平。 当然,只能说相对啊。 因为有资本的地方就会有利益? 就会有恰饭。 另外一个世界? 仅仅在2020年,各大游戏媒体的评分,就遭到了两次权威质疑。 一次是《最后生还者2》? 几乎所有主流游戏媒体? 都打出了超高分。 玩家无比期待? 结果买回家一玩? 活生生被灌了一肚子屎。 第二次就是《原神》打高分? 这……就不说了。 不过在大多数时候? 这些游戏媒体还是非常权威的。 ign,eg,ga rr,eurogar,gasradar等等。 这些媒体的编辑? 本职工作就是玩游戏? 然后写评测文章? 并且进行最终打分。 当然了? 基本上所有的大作在发行之前,都要把游戏提前送过去,进行评测的。 但是帝国科技没有。 这些游戏编辑? 也是一个圈子。 忽然有一天,有人说:“大家去stea看一下,竟然有一款中国游戏,而且整整有39g。” 接下来,大家的聊天就变得热烈起来了。 “中国的单机游戏吗?又是仙剑?轩辕剑之类的吗?老实说我有点审美疲劳了,什么题材的?” “世界末日的,看游戏的简介,是说几十年后,中美两国爆发大战,世界第三大战爆发,互相狂射核弹,世界毁灭。” “哇哦!这种题材,在中国竟然能通过审核?不可能吧,游戏制作商是哪一家?是不是台岛的?” “不是,是中国大陆的开发商,名字叫帝国科技。” “帝国科技?从来都没有听说过,好像是第一次做游戏。” “第一次做游戏,就做39g容量的?没有开发经验的公司,第一次做游戏就想做3a级大作,那简直是巨大的灾难。” “而且竟然卖99美元?实在是疯狂了,几乎比所有的3a级大作还要贵。天知道这家公司哪里来的勇气啊?” “你们谁要评测吗?如果你们不做,那我就试试看了。”《卫报》的编辑乔拉道。 “哇哦,乔拉先生果然爱吃屎。” “乔拉先生真了不起,主动为我们品尝这份来自中国的游戏垃圾,希望不要消化不良。” 各个媒体的编辑都在开玩笑,他们都是游戏行业最资深的人,知道中国游戏的现状,至少对于单机游戏来说,那是绝对的荒漠。 不是没有好产品,而是几乎没有产品。 单机游戏公司在那片土地,完 全是活不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