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翻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设置X

第162章(2 / 2)

大儿媳和二儿媳两人拿着洗衣服的木盆正要结伴去河边洗衣听着婆婆开心的咋呼声音,二儿媳金枝撇着嘴道:“当年我怀孩子时,婆婆可没这般殷勤。到底是亲闺女,就是不一样。”大儿媳酸溜溜地接话:“可不是么,这驴肉比羊肉还金贵,婆婆可真舍得。”

苏合香今天帮着铁柱在店里忙前忙后,卤肉、卖肉、包饭团,一天下来只觉得腰酸背痛:“还是赶紧再雇个人吧,我现在身子没以前经折腾了。”说着锤了几下后腰,自己好久没干体力活了,这突然忙活整天,还有点不习惯。

“哎!好。”铁柱也觉得自己都成婚了,还让娘跟着劳累,有些太不孝了,确实得请个人过来。

想着肥水不流外人田,他干脆还是找了老丈人,看看家里亲戚有没有要做工的,而且找亲戚毕竟知根知底,用着也放心。

只能说汴京最不缺的就是人了,七娘子的五哥李青次日就领着个瘦小的少年过来,说是自家堂弟:“叫小林子,今年十三了。”五哥拍着少年的肩膀:“别看年纪小,在乡下早就开始干活了。”

铁柱打量着小林子麻杆似的手脚,有些犹豫。但试了两天发现,这孩子虽然个头不大,搬蒸笼、烧火、卤肉格外利索,那双眼睛更是活泛得很。

苏合香不放心,又连着去店里盯了三天。见小林子已经能独当一面,甚至会在客人多时主动帮忙招呼,这才安心回家。

苏合香趁着铁柱店里有了帮手,终于腾出空来办自己的要紧事。她天刚蒙蒙亮,她就到了仙女山的外围了,见周围没有监控,收起电动车,往仙女山深处走去。

她怕遇见赶山的人,特意起了个大早进山。

没一会露水打湿了她的裤脚。

这一走就是一整天,期间怕有人来求医问药,特意一个小时回家一趟。

傍晚时分,她踩着暮色回到家中,在前院漏了个脸,和大家一起吃了晚饭,回到后院洗漱完倒头就睡。

第二天鸡叫头遍又出发了,直到第三天晌午,她才在一处背阴的山坳里停下脚步。这里落叶堆积得有半尺厚,踩上去像踩在棉花上,扒开表层就能看见乌黑油亮的腐殖土。

“到底是没人来的地方。”苏合香蹲下身,指尖捻着松软的黑土。自家地里那些板结的黄土块,锄头砸上去都能迸出火星子。

小心翼翼地避开蕨菜和蘑菇丛,她开始一铲一铲往麻袋里装土。

半天后,汴京后院里就堆起二十多个鼓囊囊的麻袋。

五哥李青连续几天赶着驴车来运土,这些黑土掺进荒地时,附近的农户都跑来围观。

“这家人脑子真灵光,我怎么没想到去山里挖点土呢?”

“呸,说的什么屁话,你把山里的土挖了怎么运出来,还不够费劲的,再说了,山里没土了还怎么长蘑菇、野菜啊。”

“也是啊!”

苏合香挖够了黑土,那边网购的发酵鸡粪肥和蠕动着的蚯蚓也到了,原本贫瘠干黄的田土眼见着比起肥沃的黑土也不差多少了。

李家村的村民啧啧称奇:“厉害厉害!蚯蚓都能养得出来,你家亲家可真是能人啊!”上黑土和粪肥还能在庄稼人的意料之中,可上蚯蚓,可就超出他们的想象了。

“你这亲家到底是要种啥,把地搞得这样好?”有人问七娘子的六哥李晨。

“我也不清楚,反正咱就是帮忙干活的。”

苏合香这么迫切的改良土地,一是不想土地荒在这,二是因为她想早点把红薯种出来。

虽然她没有受过家国情怀这方面的教育,但她是个务实的人,红薯亩产能达到3000斤,就算肥力不足的古代,只要把其中一亩地的红薯好好侍弄,养活一家人是绰绰有余。

她其实一直在犹豫着,犹豫要不要拿出这几样高产的农作物,直到她买了这个山头后,才真正下了种植红薯的决心。

玉米、土豆和红薯,这三样她都在山谷里种过,玉米产量相对其他两样低,红薯吃多了烧心但是耐旱,新买的这块地的半山坡处,水渠到不了的地正好可以种红薯。

而且眼下这个季节也只能种红薯,玉米错过了春播,土豆也过了时节,只有红薯还能赶着栽种,另外就种两拢豆角、南瓜、黄瓜等自家吃。

感谢拼夕夕,让她能快速地买到红薯藤,她选的是济薯26号,抗病能力强,适合新手种植,口感软糯。

红薯藤总共买了5亩的苗,其他的地等秋天的时候种一茬冬小麦,明年春天的时候全部种上红薯,然后让地歇一年,隔年再种。 ', ' ')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翻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