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1>第10章</h1>
不过这回她也给大姐带了一大把。
王丫丫愉快地冲进自家灶房,把手里的野果子给阿娘看。
“赛郎小叔给的!”
王嫂子笑骂,“你个吃嘴精,怪不得天天眼睛不住地往门外瞅呢!”
村里各户,大都是穷家破院的,只要人在家,院门都敞开着。
隔壁楼家今日一直关着院门,倒是有些不一样,不过想到她家兄弟去打猎,家里只有楼月娘这个未嫁的大姑娘,门户关得严倒也在理。
楼赛郎走进院门,一眼就看到了石桌上摆的摊子。
她把背篓放下,好奇地凑过去看,“阿姐在写什么呢?”
她家里只有阿爹小时候上过一年私塾,学会了百来个字。
阿爹在她们姐妹俩小的时候,也教过她们,不过她们学得乱七八糟,也就会认几十个字而已。
“在家里有些空闲,想起咱们小时候,阿娘讲的那些故事,就用笔把它们记下来啦!”
“啊?让我瞧瞧!”
楼赛郎拿起马粪纸装订的本子,翻开第一页,就看到满纸的蝇头小字,其中她认识的也就几个而已……
看不懂,完全看不懂啊!
楼赛郎尴尬地挠挠耳朵。
“还没写完,等写完了我念给你听。”
楼欣月从她手里拿回了本子,很自然地把桌上的摊子收拾好。
今日准备工作做得太多,影响了她的码字大计,只写了两千字而已。
第12章 县城她原本的计划是这样的。
长兴县城,柳树街。
这长兴县城只是个不起眼的小城,别说在整个大魏朝,就是在整个源北道,压根都排不上名次。
不过这四四方方不知名的小县城,却是离石盆村最近的城池。
楼家姐妹俩走在街上,边逛边聊着天,倒是十分惬意。
“阿姐,上回咱们一道来逛县城,还是五年前,阿爹在的时候。”
从石盆村到长兴县城,若是走路,需得两个时辰。
若是坐驴车或是马车,那也得一个多时辰。
寻常庄户人家,若不是有要紧的事,谁也不会往县城里来。
有好些个村中老人,一辈子去过最远的地方,也不过是临河镇而已。
楼父却是个疼爱孩子的。
虽然他一个人当爹又当娘的,但凡手里有了余钱,都会给两姐妹买些零嘴,或是带着姐妹俩到县城里玩。
楼欣月调动着原主的回忆,点点头道,“是啊!县城跟五年前比起来,倒是没多大变化。”
“那能有什么变化,不都是那些铺子那些人吗?”
楼赛郎身为大魏朝人,自然是不能理解几年不见,回来变化大得会迷路的感觉了。
不过楼赛郎却马上想到,虽然大姐这五年来就没进过城,可她却是来过好多次了呀!
她跟伙伴们在山里打到猎物,若是一些值钱的,比如野猪、狐狸、花豹之类的,就会带到城里来卖掉。
最早的时候,她卖得了银钱都会交给大姐,不过自从知道大姐拿银子去补贴郑玉郎后,她就都自己收着了,只给家里买些糙米粗盐粗麻布之类的,郑玉郎不大可能用得上的东西。
而她打到了什么猎物,卖了多少银子,进没进城,也就再也没跟大姐提过。
这会儿说起来,突然就莫名心虚。
毕竟,这会儿她的身上,可是穿着大姐新给做的细布道袍呢!
要不说这好衣裳人人都爱呢,这细布做的长衫,就是格外拉风!
“阿姐,你想先逛哪里?前阵子柴大哥他们进城……我跟着来过,我带你去呀!”
“是先去水粉铺子,还是去布庄?再不然去看看南北货行?”
楼欣月想了想,“那便先去书铺吧?”
她穿越过来已经有小半个月了。
这小半个月里,她每天上午做针线,下午码字,总算是给姐妹俩都做好了外衫,又将自己捣饬得不至于像个饥民了。
这才能开口提议,姐俩一道进城来逛逛。
她这书铺两个字一出,楼赛郎笑容微僵,脚下就是一顿。
看到女扮男装的少女,眼神怀疑地望着自己,楼欣月又悠悠加上句。
“去那种卖闲书的铺子。”
楼赛郎就咧嘴笑了。
“这个我知道,阿姐,我带你去!”
自从大姐不再鬼迷心窍以后,她家这些天的日子,简直太滋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