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笑嘻嘻地将包袱打开,露出里头的四本书来。
沐太太伸出手,挨着个地拿起来看了几眼。
她虽然就爱看个话本,但也不是什么话本都喜欢的。
栖云城身为大城,每年最少都会印出十来本新书。
然而这十来本新书,顶多能有一两本对沐太太的胃口就不错了。
还好原家货栈开遍了大半个大魏朝,原家又几乎每年都要上京城探亲,因此大魏朝每年印出来的近百本新书,也都能很快地送到沐太太的案头。
当然了,就算每年都有百本,百本里头,也最多有三五本沐太太喜欢的。
至于那些不太喜欢的,但因文笔清丽,留着空闲的时候再翻上一翻,也算是打发时间了……这种的大概也就是不到十本。
剩下的那些,沐太太往往看不到几页,就扔到窗外,连声吩咐下人们拿去塞了灶眼。
“青云衣锦记?”
沐太太拿起了搁在头里的一本书册,眉头微蹙。
这名字,听着就不怎么样啊。
陈妈妈笑着答话,“正是呢,这是曹记书坊里出的新书,那伙计说了,这是艮岳散人写的新书……就是那个写战神归乡记的那位呀!”
像她这样买来话本就是为了讨太太欢心的,自然是希望带回来的话本太太爱看了。
但市面上的这些新书,总是好的少,差的多。
有好几回,她买回来的,全都被太太扔出了窗外,成了烧火纸了。
太太不喜欢,那自然就没有赏钱了。
“哦,原来是他。”
沐太太也是看过战神归乡记的。
虽然也没多喜欢,但闲来无事,看着打发时间倒也是可以的。
而富商恩怨录,原本她也觉得平平,但她家老爷很喜欢,她也跟着细看了一回,细品之下,确实也很有新意。
毕竟,如今市面上,话本里主要讲商户的实在不多。
沐太太就拿起了这本
《青云衣锦记》,翻开大致看了几眼。
开篇就是乡间才子,连中三场,考中了案首。
先前因他家贫而退亲的乡绅之女,此时就带着丫环家丁,找上门来,撒泼打滚,强要再续婚姻。
沐太太只不过看了两页,眉头就皱了起来。
“这写的是什么鬼东西?艮岳散人难道是老糊涂了么?”
她正要将这本鬼话本,如同先前那些她看不入眼的话本一样,扔出窗外,然后叫婆子们拾了去当柴烧呢,眼角忽然瞥见封面上的两个字,一只手在半空中停下了。
“咦?”
陈妈妈对太太扔书的举动早就习以为常。
反正十本里能挑出一本太太喜欢的来,她就能拿到赏。
因此拾书去烧这个活儿,她也经常往自己身上揽。
但太太扔到一半却停下,这就不寻常了。
她赶紧凑上去问,“太太,可是有什么不妥?”
沐太太指着封面上艮岳山人四个字,笑了。
“陈妈妈,你看,这是艮岳山人,不是艮岳散人!差了一个字呢!”
陈妈妈定睛一看,不由讪笑。
“嗨,竟真是山人,不是散人,是奴眼拙了,竟上了一当!”
市面上这些玩弄机巧的话本仿作,也确实是层出不穷。
不过那一般都是小作坊弄出来的粗制滥造啊。
“曹家书坊可是咱们栖云城里四大书坊之一,怎么会学小作坊的作派呢?”
她说着就去拿起那本《青云衣锦记》。
“太太,奴去将这本糟书塞了灶膛。”
沐太太略思忖了几息,笑着指了指屋角的条桌。
“扔到那里吧,等老爷来了,给老爷瞧个笑话。”
那曹家,原本也是城里有头有脸的大商家,可惜自打十年前曹家当家过世,身后五个儿子争产打得头破血流后,这曹家的各项产业,是一日不如一日了。
沐太太又去看第二本。
这第二本叫月娥传,作者是东华小生。
东华小生大概就是栖云城的本地人,每年都会出上一本话本。
内容么,就如其名,为各种奇女子立传。
东华小生的话本,在沐太太这里属于可以一看的。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g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