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现在这么一换,嫁到那富户商家,可不就是什么都不用做,绫罗绸缎、鸡鸭鱼肉,只管享清福了。
这么一想,莫非这易嫁,有什么内情?
一时间,外头满是流言蜚语。
都在猜测,难保是这长女英娘,羡慕妹妹婆家豪富,嫁过去能享福,这才想法子换了亲事,这进错了门,拜错了堂,生米都煮成了熟饭了,自然是没法子换了。
段英娘,实在是个贪慕虚荣享受的女子。
倒是那段玉娘,被大姐算计了,也着实可怜。
不过呢,又没过几日,这段家姐妹的故事又起了变化。
那月前才参加过科举的柯生,如今喜报传来,竟是中了秀才。
而贝家独子,却是在外头吃喝玩乐,与人斗气争勇,摔伤了腿,如今还没法子站起来了呢!没准以后就是个瘸子了!
一时间,人人都在念老天公道,因果不爽……
两日后,沐太太笑眯眯地将手里的话本,交到江太太手里。
“快看看,这可是极难得的,我看了这么多年的话本,这一本不说是最好的,也能排到前三了。”
江太太来赴沐太太之约,原本是既荣幸又有点忐忑的。
一直盘算着沐太太是要同她说什么事。
根本没想到,沐太太竟然说的是这个!
江太太家里开着书坊,她自然也不可能是个不识大字的。
接过了这手抄的话本,礼貌地翻开了一页。
就见这话本上头的字迹工工整整,板板正正的,倒也清爽。
这写话本的不知是什么人,这般让沐太太上心?
又想起大家都说过沐太太的爱好,这,这总不该是沐太太自己写的吧?
不过又想刚刚沐太太还说能排到前三,这自己写的,也不好这般自夸的吧?
真要是沐太太写的,没准以原老爷的财力,能现开一个书坊给沐太太了。
她看第一页的时候,还在心里合计呢。
等看过了这话本,哪怕不怎么样,等会儿也得在沐太太跟前大夸特夸。
当然了,也不可能无脑硬夸,那落不了人情反而还要得罪人,显得她多敷衍似的。
她就挑出这书里头的优点来夸就是了。
故事曲折动人就夸故事,人物对答有趣生动就夸声口,文笔流畅清雅就夸文笔……
结果看着看着,就忘记了开始的打算了。
那段家姐妹易嫁,换了夫婿,大姐夫成了二姐夫,二姐夫成了大姐夫。
据传言说,两家没多
久就运势调转了。
人都说大姐贪享受,嫌贫爱富,使了心机,二姐无辜亲事被夺,可天生旺夫,才嫁进去没几日,柯生就中了秀才,以后就是秀才娘子了。
大姐的夫婿贝大郎,却断了腿要成瘸子。
不光是夫婿变瘸子,就是贝家的一家生意兴隆的旺铺,却莫名其妙地起了火,将里头的财货烧了个干净!
一时间,段家大姐这个名声可以说差到了极点。
有些最爱在背后说人闲话的妇人们,就忍不住地口出恶言。
说若她们有这样丢脸的女儿,那定然是再也不认的。
若她们有这样毫无妇德的儿媳,那早就让儿子写一封休书,休回娘家去了。
而段英娘自己,名声这般臭了,怎么不一根绳子吊死干净?
但段英娘并没有如这些人想的那般,既没有吊死,也没有拿到休书。
而是以贝家少奶奶的身份,从公爹的手上,接过了那间被烧毁的铺子。
没用多久,就查出了铺子被烧的缘由。
原来是那铺子的掌柜,多年来在账上弄虚作假,贪了少说也有上千两银子。
一直到近日,贝家新娶了儿媳,贝老爷想着盘一盘账,好把几个铺子交给小两口去管,这掌柜的作贼心虚,又知道新进的那批货,实际上以次充好,他从中又狠狠捞了一笔,便想了个馊主意,来了个火龙烧仓。
烧铺子的时候,他还装模作样,英勇救火,弄得自己灰头土脸,腮帮子上还烧出好几个大燎泡,显得他奋不顾身,一心为主家拼命的样子。
他这般算计,一开始贝老爷就没怀疑他,还被他的忠心感动了。
铺子烧没了,贝老爷还想着给掌柜的几十两银子治伤,等他好些了,就给安排到庄子上当个庄头养老呢。
要不是有段英娘,这狗比掌柜的算计,可就得逞了。
是段英娘接手了铺子以后,又是去实地查看,又是看往年的账本,还去相与的几个商家那里问货物的进价和总量。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g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