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1>第154章</h1>
“看病抓药,哪一样不要银子?你又不给银子,那可不是只能让她等死了?”
“若不是杨氏每日给她送饭,只怕贺氏一年前就死了。”
杨氏也捂着脸哭哭啼啼起来。
“呜呜呜呜,这日子,没法过了!”
任家这边吵吵闹闹,却不想两边邻家已是爬上墙头,看起了热闹。
左边邻家老头笑呵呵道,“任大,早就说了你家里,全靠着贺氏旺家呢,你还不信!”
右边邻家老嫂子也接上了话,“杨氏,听说你婆婆贺氏如今在栖云城里,穿金戴银,住的是大宅子,还有好几个丫头伺候哩!”
杨氏和任宝这才省过来,怪不得这几日他们见了旁人,那模样总瞧着有些古怪,说话还总是带着点啥,又不肯痛快说明白了。
原来竟然是因为贺氏!
而贺氏,还没死!
不但没死,还有钱了!
一炷香后,任家人都进了堂屋,关门关窗,不叫外人再瞧他们的笑话。
杨氏抹了把泪,“既然母亲还活着,自然是该归家的。”
“孩子们也想念祖母得很。”
任宝眼珠子直打转,“没错,爹,咱们很该去栖云城一趟,把母亲接回来。”
任大没有立即答应。
反而冷哼了声,“你们想得倒好,那老娘们,怕是早就生了外心。”
“但凡心里有这个家,病治好了就该回来,哪里好在外头逍遥呢!”
早就听说了栖云城里有个百味茶楼,那里的新戏被夸得天上有,地下无的,就是忒贵,散座都得两三两银子,更不用提包厢了。
那老娘们,却是能在里头轻松看戏。
这日子,他一个当家的大男人,都还没过过呢!
任大垂下眼皮,目光落到自己穿的衣衫上。
这件灰色棉绸道袍,半新不旧还破了个口子,勉强补好也丑得扎眼。
他都两年没做过新衣了!
杨氏劝道,“爹,当初母亲离家时,怕是心里还跟咱们赌着气呢。”
“只要咱们诚心去
接,想必母亲定然愿意回来的。”
且不说贺氏那个有钱的侄女会不会贴补贺氏吧。
只要贺氏病好了,那不是还能写话本呢么?
一年也能挣个几十两的。
家里这两父子,挣的银钱,还抵不上花出去的。
这大半年,家里几乎都没尝过荤腥了。
可一家人要吃要喝,还有两个没长大的孩子,将来又要嫁娶,这可怎么办哟?
而贺氏,都没有个亲生儿女的,也不可能长住在亲戚家。
谅她早晚还是得回来。
杨氏这话立马打动了两父子。
任宝点头道,“杨氏说的有理,爹,咱们便去栖云城接我母亲回来!”
当初贺氏能写话本挣银子的时候,虽然一年也就挣四五十两,他好歹手头有花用的。
任大撇嘴道,“人是你们送出去,要接,也该是你们去接!”
那个婆娘,也就是会写话本一点本事了。
若是他亲自去接,倒长了她的志气。
杨氏与任宝对视一眼,立马点头。
“那爹便在家里等着,我们做小辈的亲自去接母亲!”
“只要母亲肯回来,我这个儿媳,任打任骂!”
“还有哥儿姐儿,也带上他们!他们可是母亲打小看到这么大的!”
“只带姐儿吧,哥儿还要去上学,莫要耽误了。”
这一家人商量好了,第二日便去雇了辆进城的大车,讨价还价了半日,这才谈妥了价钱。
两大一小坐着大车,进了栖云城。
任宝还好,也来过这城里两回,杨氏还是头一回进城,只觉得两只眼睛都不够看的,见了什么都惊奇。
他们想得挺好,那贺氏一个中年妇人,寡妇失业地住在侄女家,又在茶楼里看过戏,只要同附近的人打听一番,便能知道地方。
可他们下了车后,一路打听着来到百味茶楼。
只见茶楼精致富贵,出入都是穿绸着缎的有钱人,那守门的伙计们一身短打,身材健壮,一看就是不好惹的。
任宝壮着胆子,上去打听。
守门的伙计听他说起什么姓贺的中年妇人,还叫秀贞的,便知道这就是说的贺先生了。
但他们都是训练有素的,怎么可能对着一个陌生人透露贺先生和楼先生的住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