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哪家的?”夏文君忍不住追问。
家里已经替大哥相看了好几年了,但夏家的家世一般,夏文博的能力也一般。世家想找潜力股投资,不会找夏文博这样的,普通的小娘子,夏文博也看不上。高不成低不就的,一直没定下来。
“不是什么有名气的人家。”
“家世什么的,不要紧,最要紧的是人。”夏文君可不觉得谁家世好,谁就天生高贵了,她嫌弃的说道:“爹你自己也不是看家世的人啊。怎么对大哥反倒有要求了呢。”
“我也没挑剔家世啊,可你大哥看中的那个人是个归家的寡妇……”
如今的说法是寡妇的命格太贵重,男人扛不住才会去世。夏文君随口就答道:“咱们这小地方,这女子的命格再贵重,大哥也扛得住吧。这有什么?”
“我话还没说完。那女子还带着个孩子。”
“啊~~”夏文君缓了两秒,才问道:“大哥非要娶啊?他人呢,我问问他去。”
夏云林冷哼一声,不满的说道:“这些天家里担心你,你大哥一直在郡城等你消息。现在你平安回来,他估计又跑他同学家中去献殷勤了。你母亲都劝不动,你估计也不行。”
怎么说也是长子,他寄予厚望的。娶不到世家女子,娶个门当户对的小娘子,也是不错的。谁知道夏文博能搞这出。
操心完儿子,又操心在外的女儿,那码头的事,可不就耽搁了嘛。
既然夏文君闲不下来,夏云林顺手就把这事儿交给她来干了,还理直气壮得很。
有个抢着干实事的女儿,他就活该享福。夏文君手上杂事不多的时候,连县衙的公务都是夏文君帮着处理的,更别说修码头这个小事。
不止是夏云林这么认为的,县里的人知道夏文君回来,就猜到这码头怎么说也该修了。因为真正管事儿的回来了。
“六娘子,这码头是不是快动工了?我家在路边买了块地,本来都想打地基了,瞧见码头那里没动静,就没敢打。”上河村的村民,在夏文君去农庄巡视的时候,就开始忍不住打听情报。
夏文君给了大家一个准信,“是。过两天就动工。有个码头,不论是行商卖货,还是打零工,都要方便得多。”
如今仙河县生意做得最大的,就是夏文君,她家不仅纸出名,生丝、绢布、红糖、猪毛、猪皮也打出了名气,来采购的商人很多,修建码头,也是方便了夏文君。
当初计划要修建码头的时候,县衙早早的就把风声放出去了,还提高了县城到码头道路两旁的地价,光是卖地,县衙就已经把修建码头的成本,提前赚了回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