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第九书屋 > 女性文学 > 吾家阿囡 > 吾家阿囡 第7节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翻下页

设置X

吾家阿囡 第7节(1 / 2)

(' 这样一位家世才学都让人仰望的学政,搞出的这场以经古黜落考生,虽然极其让人意外,却没人敢发声不满。

李学栋的姓名在考过的学生中间,排位居中,李小囡暗暗松了口气,她对自己的时文水准有些把握了。

李小囡叉着腰,信心满满。

自己这个从前的学霸,现在照样算得上学霸!

李同学加油!考个秀才出来!

经古成绩贴出来的同时,放出了正式的考试排期,平江府排在了最后一天。

院试比府试严谨多了,寅正前一刻,当天考试的学子按经古考试的名次,在贡院门口排的整整齐齐。

寅初,贡院大门准时推开,尉学政一身崭新官服,从大门里出来,站在台阶上,从小厮手里接过名册,开始叫进。

被叫到的学子提着考篮,走向龙门。

立在尉学政旁边的小吏响亮清晰的报着该学子的籍贯、年纪,面貌特征,等尉学政仔细看过,点了头,再扬声唱念某某认保,贡院台阶下站了一群的廪生中间,有人站出来,扬声应一句某某认保,再上前按个手印。

李小囡提着颗心,仔细看着听着。

喊进的顺序和他们站队的顺序是一样的,李小囡前面一个人叫进后,尉学政喊出了李学栋三个字,李小囡一颗心提到了嗓子眼,提着考篮,站到了尉学政面前。

尉学政看着名册上罗列的李家三代履历,这是个穷苦孤儿——再看看眼前的李学栋,黑瘦矮小,一身家织布衣裤,黑布包头,拎着只极旧的考篮,一双乌黑灵动的眼睛里充满了惊悸,像一只受惊的小兽,正紧张的看着他。

“别紧张,好好考,去吧。”尉学政露出笑容,温声安抚了句。

李小囡下意识的呼了口气。

转过影壁,两个搜身的书吏一个查看考篮,一个飞快的将李小囡从上到下捋了一遍,再一个书吏递了本印刷精美的诗韵给李小囡,示意她可以进去了。

李小囡后背一层细密冷汗,走出几步,慢慢吐了口惊气。

好!最难的一关过了!

贡院内的号房也是照他们在贡院门口排队的顺序排列的,李小囡站到自己那间鸽笼大小的号房前,小心翼翼的打量了一圈。

她这个位置,在一大片号房中间,不前不后,不好不坏,极其符合她的中庸随大流之道。

院试的试题和县试、府试一样,都是经论两篇,五言六韵试贴诗一首,一份格致卷。

两篇经论的题目四平八稳,并不出奇。

李小囡再次舒了口气,先做那份格致卷,这一份格致卷,可以做到全对了。

李小囡仔仔细细做完那份格致卷,拿起经论题时,监考的书吏从各个号房前走过,在每一张写了字的纸上,往字儿中间盖红印。

是个辰字。

这个辰是辰时的意思吗?这大约是一种防作弊的方法,这是什么原理?

现在不是想这个的时候!

李小囡赶紧收回心神,开始写经论的草稿。

申正,龙门打开,放出了头一批交卷的考生,一刻钟后,龙门再次打开,放出第二批。

李小囡再次仔仔细细检查了一遍,左右两边的号房已经空出一半了,可以交卷了。

李小囡交了卷,提着考篮,缩肩低头,一幅寒缩模样,等了一会儿,龙门第四次打开,李小囡跟在这一次出场的考生当中,出了龙门。

这一场考试,她很有把握。

第11章 送上门来

李小囡坐在蜂窝般的号房里挖空心思凑韵脚时,睿亲王世子顾砚的船队,泊进了杭城外睿亲王府别业的私家码头。

在杭城和平江城外,各有一座睿亲王府祖上留下的别业。

杭城别业的码头连通海上,深阔到可以停泊战舰。

杭城的别业里,还有一片和普通人家的坟地没什么两样的墓园。每年朝廷祭祀凌烟阁功臣的时候,都会选派内侍,到这里隆重祭祀。

睿亲王府的祭祀就更多了,而且,每一任亲王承袭王爵,都必须到这里来祭祀告拜之后,才算成礼。

从前,顾砚很厌烦这些旧规矩,觉得透着一股子陈腐气,现在,他对那片陵地,以及这两座别业,充满了敬惧和感激。

铁锚抛下水,锚链哗啦啦落下去,船工忙着搭出跳板。

顾砚头戴金冠,身着黑底蟒纹大礼服,长身直立,神情肃穆,大步下了船,跟着看守别业的老管事,一路步行,往陵园祭拜。

挨个跪拜了百余座墓地,烧了皇上和他爹两篇亲笔祭文,已经到了未时。

顾砚匆匆用了饭,吩咐诸管事准备好,等他回来立刻启程去平江府。

顾砚出来上马,从别业直奔杭城贡院。

他这趟江南之行,领着观风使的差使,要观风督察江南政务民情,十天要上一道折子。

两浙路童生院试这样的大事,他这个观风使必须去看看,可也就是过去看一眼而已—主考的尉学班是他嫡亲的舅舅。

两浙路上一任学政任期还没过半,去年腊月里病重而亡,他六舅舅尉玉明被点为两浙路学政,春节前急急忙忙启程南下,赶过来主持两浙路岁考科考。

六舅舅是顾砚的启蒙先生,学问人品都没话说,他主持的考试,唯一能诟病的,就是考得太难。

不过,这是江南,文风鼎盛,才子辈出,考题难一些没什么大不了。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翻下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