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真不该当这个会长。”施会长一脸颓唐。
他当初真不该接这个会长!
“这才多大点事儿呢,就算不理会,也没什么大事。”于行老陪笑劝道。
“怎么不是大事,你看看那些人闹的,那话说的,多难听!”施会长抬手捂着脸。
“这事儿,得咱们自己料理了。”于行老拍了拍施会长。
“咱们是官行!”施会长手放下来拍在桌子上,随即一声长叹。
他当初就是贪图这个从九品的官职,才当了这个会长,唉,悔之晚矣!
“得先打听清楚。”于行老忽略了施会长这句官行。
“嗯。”施会长再一声长叹,“不是已经打听清楚了?越阳后头是那位世子爷,还要打听什么?”
“打听打听越阳这生意打算怎么做。”于行老话里有话。
“嗯?”施会长看着于行老,“你想干什么?”
“府衙不管,漕司衙门不管,真要都不管~”于行老拖着长音,“咱们怎么管?咱们管不了啊。”
施会长高抬着眉毛,片刻,猛一拍桌子,“这话对!一个两个害怕王府不敢管,那咱们有什么办法?咱们没办法!”
第二天一清早,施会长径直回家,于行老先往行里转了一圈,从行里出来,往家的方向走了半条街,突然站住,拧眉想了想,转身往府衙过去。
到了府衙门口,见总捕房门口聚了几个衙役正在说话,问了句平衙头在不在,听说平衙头今天不当值,转身往平衙头家过去。
第142章 用得着是脸面
午饭前,平衙头的二儿媳妇一身新衣,提着几包点心,坐着车回了娘家。
进了桥东巷,离娘家院门还有几十步,吴二奶奶就下了车,高扬声音吩咐车夫:“傍晚再来接我,可别早了,我要陪阿娘多说会儿话!”
吴家院子里,苗媒婆先冲出来,惊喜的唉哟一声,“是咱们二姑奶奶!吴妹妹,三姐儿,快!咱们二姑奶奶回来了!”
“阿爹让我回来陪阿娘说说话儿!”吴二奶奶声音高扬,“这两包桂记的点心拿好,阿爹特意让人去买的。这里还有几包点心,拿得太多了,拎了这几步就累死个人。”
吴婶子紧跟在苗媒婆后面冲出来,上前接过几包点心,扬声高叫:“三姐儿!快来把这几包桂记点心拿进去!”
三个人高声说着叫着进了院门。
吴家三姐儿靠着正屋门框,微微侧头,斜瞥着挽成一排的三个人。
吴家四姐儿和五姐儿坐在厢房门口,十分知趣的没站起来。
她们家的规矩,家里一切都只供给准备出嫁的那个,大姐没出嫁时,家里不管是吃的穿的用的,全是大姐的,下面四个妹妹吃穿都是大姐剩下不要的。
大姐出嫁了,二姐顶上,二姐出嫁后,轮到了三姐。
阿娘说了,钱要用到刀刃上。
她们现在还不是刀刃。
三姐儿接过阿娘塞给她的桂记点心,拎起来看了看,转身甩在桌子上,甩着帕子进东屋,抬手放下了门帘子。
“这死妮子!”吴二奶奶竖起了眉。
“二姑奶奶别跟她计较,小娘子都是娇客,累了吧,快坐。”苗媒婆按着吴二奶奶坐下,爱怜无比的打量着她。
“喝杯茶润润喉。”吴婶子端了杯茶塞到闺女手里,侧身坐到吴二奶奶旁边,压着声音,担忧的问道:“怎么这会儿回来了?没什么事儿吧?”
她二闺女虽说嫁进了衙头家,好是极好,可是美中微有不足。
平衙头三个儿子,老大和老小都挺出息挺能干,都能撑得起家,就是这个老二,从小身体不大好,娇养得过了,从早到晚要吃五顿饭,上午歇一觉,下午歇一觉,一天里光忙着吃喝睡觉了,什么事都干不了。
挑二儿媳妇的时候,平衙头就把头低得狠了些,打算挑个手巧会织细布的,娶过去之后,让二儿媳妇进平江织造坊,儿子姨妈是平江织造坊的管事,让儿媳妇跟着姨妈,先学上几年手艺,再想办法谋个管事的差使,有儿媳妇撑着,二儿子这一家就能立起来了。
平衙头托了几个官媒,其中就有苗媒婆。
这桩打着灯笼也不好找的亲事,就被苗媒婆使尽浑身解数截给了吴家二姐儿。
吴家二姐儿嫁进平家,进了织坊,实在学不会织绸子织提花细布,姨妈只好托人把她换到仓库,仓库要出力,她就隔两天累病一回,实在干不下去,只好回了家。
好在她家二姐儿跟她二女婿情份极好,平衙头老夫妻极疼儿子,吴家二奶奶这日子也就没什么难过的。
“我正跟二郎商量着做什么糖水吃,阿爹把我叫过去,让我赶紧回来一趟,哪,我过去的时候,点心都备好了。”吴二奶奶微微抬着下巴,一脸矜持的得意。
“出什么事儿了?”苗媒婆欠身过去,问道。
“没出什么事儿,是有事要求着阿娘和苗阿妈了。”吴二奶奶抽出帕子,抖了下,按了按嘴角。
“喔哟,快说说什么事儿!”苗媒婆顿时眼睛亮起来。
她不怕人家求着她,她只怕人家不求着她。
“采莲巷有户姓李的人家,说是个秀才,苗阿妈知道吗?”吴二奶奶一句话问出来,微微屏气看着苗媒婆。
“知道知道!她们家我怎么能不知道!她们家怎么啦?平衙头看中她家姑娘了?”苗媒婆问道。
“苗阿妈知道就好。”吴二奶奶松了口气,再用帕子按了按嘴角。“说她家现在做细布生意呢?苗阿妈知道她们这细布生意是怎么做的吗?”
苗媒婆和吴婶子对视了一眼,犹豫了下,问道:“还能怎么做,就是开了间铺子卖细布,她家那细布可便宜不少。”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