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于行老能不能仔细说说,你觉得江南在行的织坊会怎么样?”李小囡紧追问道。
“这得看案子什么时候能结,怎么结。”于承福顿了顿,陪笑道:“有人传说,世子爷打算把织坊都收归到织造司?”
“收归到织造司肯定不会。”李小囡笑道:“世子爷是觉得江南丝绸总行插手朝局什么的,不大好,他好像很生气。
“听你这意思,案子审结之前,织坊不会复工?”
“姑娘想做秋蚕茧的生意?”于承福反问了句。
“要是织坊肯定复工,那趁现在囤积蚕茧,肯定能赚钱是不是?”李小囡笑道。
“茧子不能久存,要立刻缫出丝来。”于承福含糊了句,“也要看织坊歇到什么时候,要是拖到明年春天,到春茧下来的时候,有新茧,就没人用旧茧了。”
“那你觉得织坊歇业能歇到什么时候?能到明年春天吗?”李小囡笑问。
“在下以为,得看丝绸行和海税司的案子什么时候能审清结?”于承福看向李小囡。
“案子什么时候能审结,这我可不知道,我问过黄先生,黄先生说他也不知道,问他审得怎么样了,他说不能说。”李小囡摊手道。
于承福噢了一声,他知道黄先生是谁了。
“江南丝绸总行的朱会长已经……”李小囡摸了下脖子,以示砍了头了,“家也抄了,要是案子审结的时候,丝绸总行那些人要么杀了,要么流放什么的,那现在的江南丝绸总行是不是就算是散了架了没了?到那时候,你们听谁的?”
于承福扬起眉毛,片刻,头往前伸,屏气问道:“这是姑娘还是那个谁的意思?”
“这还要谁的意思?难道于行老以为,案子审结的时候,江南丝绸总行,平江丝绸行什么,还跟原来一样?朱会长还是朱会长,施会长还是施会长?”
李小囡脸上的惊讶仿佛在问你是不是傻?
于承福不停的眨着眼,片刻,看着李小囡问道:“姑娘打算接手几家织坊吗?”
“不打算!”李小囡干脆摇头,“我就做我的细布生意。前一阵子我买了些织工,也是为了教那些婶子姐姐们织布。”
“织坊也织细布,细布和丝绸是一样的生意,姑娘要是接手织坊,在下愿附骥尾。”于承福垂下眼,片刻,看向李小囡,拱起手,一脸严肃道。
“我不打算做织坊生意,不过我明白你的意思,可这事儿我不懂,帮不了你。要不,你去一趟王府别业,找一位姓周的先生,让他指点指点你。”李小囡笑道。
于承福眼睛亮闪,站起来,冲李小囡长揖到底,“多谢姑娘指点。”
李小囡送走于承福,绕到茶坊后院,上了车,晚晴立刻伸头问道:“生意谈成了?”
“没,谈岔了。”李小囡叹了口气。
“啊!”晚晴怜悯的看着李小囡,伸手拍了拍她,欠身拿了碟子驴打滚儿,放到李小囡面前,再拍了拍她,“他们茶坊里新请了位北方厨子,说这驴打滚儿是拿手绝活,我尝过了,确实不错。
“吃一块吧,唉,我瞧着吧,你这生意做的,亏钱的时候比赚钱的时候多多了。”
“跟你说过多少回了,我这是放长线钓大鱼,赚钱的时候在后头呢。”
李小囡拿了块驴打滚儿,咬了一口,嗯了一声,“好吃!”
“对了,你来干嘛?又有大娘子的信了?”李小囡又咬了一口,含糊问道。
“前天刚有一封,今天哪还能有!大娘子七天给你写一封信,我都记着呢。”晚晴倒了杯茶放李小囡面前,“是洪伯让我过来给你递个话儿,我们世子爷递了话儿回来,说后天就能回来了。”
“你家世子爷后天回来,干嘛给我递话儿?”李小囡喝了口茶。
“洪伯这是照应你。比如我,给你递了信儿回去,我就得到库房,把库房里里外外好好打扫一遍,整理清爽,该收的收起来,该拿的拿出来。
“再把跟着你东跑西跑的事理一理,万一我们世子爷问起来,我就能对答如流。”晚晴给李小囡传授经验。
李小囡咬着驴打滚儿,忍不住给了晚晴一个白眼。
晚晴净给她传授的她根本用不着的经验心得。
第221章 两只手
昆山县李家集。
李文梁黑瘦了不少,将马缰绳递给堂弟李文华,迎着从屋里出来的父亲李士宽,拱手笑道:“有点急事儿。”
“先洗洗。”李士宽看着儿子一头一脸的汗。
老唐婶子先提了一铜壶热水送出来,又急忙煎了一碟子年糕片,撒了把红绵糖,沏了一壶茶送进堂屋。
李文梁先吃了一片年糕,含胡道:“阿武找到我,递了阿囡的话儿。”
“先吃点儿,再急也不在这一会儿。”李士宽示意儿子先吃年糕。
李文梁一口气吃了大半碟子年糕,喝了茶,才接着道:“说是阿囡让咱们去收秋蚕茧,能收多少就收多少。”
李士宽眉头微皱。
“还说,江南丝绸总行上万家在行织坊,不见得家家都愿意停工歇业,歇业的时候长了,各种各样的心思就都生出来了,说让咱们看着办。”
李士宽舒出口气,“这几句话要紧!”
“儿子也这么觉得。”李文梁笑道。
“就这些?”李士宽问道。
李文梁点头,“就这些。”
李士宽嗯了一声,眯着眼,想了一会儿,落低声音道:“阿囡给咱们递话,可这话,不一定是阿囡的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