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布酒醒,匆匆离开江夏郡。
楚王、荆王皆不阻拦,还催他快回去。英布再次坚信,楚王和荆王定是支持刘肥或者韩信,想要置刘盈于死地。
而英布所念的当事人之一,淮阴侯韩信已经在汉水顺流直下,匆匆赶来。
就他一个人,带了几百护卫坐船赶来,如当初悄悄离开咸阳城,赶往长平的白起一样。
第144章 太子确实类陛下
刘盈改变巡游方向的消息一到汉宫, 刘邦就从椅子上滚落。
萧何倒是很淡然。
他捧着一陶杯热水,语气平静道:“当陛下把太子放出门时,不就已经知道了会有这样的后果?”
“什么叫我把他放出门?说得盈儿好像什么不听话的野兽似的!”刘邦先骂了一句,然后嘀咕, “确实是。”
萧何放下陶杯, 道:“陛下想让太子做什么?话说到前头, 钱粮真的不够。”
刘邦从地上爬起来, 拍了拍衣摆, 躺回了椅子上。
唉, 果然瞒不住萧何。
刘邦收起了惊恐的神情:“盈儿虽然令人操心, 但体恤庶民的心比我还强。他不会为了战功故意折腾你。”
萧何捏了捏眉间:“我知道。盈儿认为, 坐视英布积攒实力,将来给大汉造成的伤害会更大。”
他能理解刘盈的想法。
现在如果能直接掐掉英布叛乱的苗头, 对大汉庶民造成的影响肯定比之后小。
可这事不是单纯的钱粮数字。
是,现在花费的钱粮更小, 但饿死的庶民会更多。
或许以后要花一两年时间才能平定英布之乱, 但因大汉出兵征发徭役而饿死的庶民反而可能更少,大汉的胜率也更大。
当然, 之后战死的兵卒肯定会更多。
两边都有优劣。刘邦、萧何等人经过了多次商议, 和英布一同积攒力量,待之后决战, 对大汉最为有利。
战死的兵卒,他们上战场的时候就做好了战死的准备, 且有军功可拿。饿死的庶民, 是会再次揭竿而起的。
这便是秦国和秦之前,一旦诸国有灾荒,都会向他国出兵的原因。
刘邦道:“盈儿说, 他有两全之策。”
萧何道:“盈儿的两全之策,往往是押上了他自己的安危。”
萧何在刘邦面前,都不称刘盈为太子了。对这个一直谨慎的相国而言,这次是真的很生气。
刘邦便也只能沉默了。
陈平让人换好刘邦滚在地上时打翻的果盘:“盈儿若想做什么,谁也不能阻止他。陛下给予盈儿便利,比盈儿自己做强。”
张良咳了两声,有不同的看法:“如果陛下真的想阻止,是能阻止的。盈儿看似喜欢擅自做主,但除了入彭城一事,其余事他都和陛下有默契。陛下信任盈儿,盈儿也十分信任陛下。如果在国家大事上,盈儿无法说服陛下,他应该会听从陛下的吩咐。”
陈平看了张良一眼,收回视线道:“陛下应该已经和太子争辩过了,这次是太子赢了。”
张良道:“我想陛下可能没有很认真地争辩。”
见陈平和张良之间隐隐有些剑拔弩张,刘邦打圆场道:“如果只是冒一点险,就能得到两全之策,为何不可?”
这下陈平和张良之间剑拔弩张的气氛没了,但在场所有人看向刘邦的眼神都不对了。
刘邦拍了拍椅子扶手:“我上战场冒的险还少吗?盈儿像我。”
萧何深吸一口气,再将那口气缓缓吐出。
他冷笑道:“陛下,比起那些两全的利益,太子的安危对大汉更为重要。”
刘邦点头:“我知道。他也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