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第九书屋 > > 香江小警花继承豪门幼崽后 > 分卷阅读212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设置X

分卷阅读212(1 / 1)

他小小的手,握着大姐僵硬却仍旧有温度的手。 “大姐大姐,我是小弟。还记得我吗?小弟又来看你啦。” “我告诉你哦,可可超级厉害!一个姐姐要像气球一样飞下楼,晴仔一下子就扑上去了,就连总警司都夸晴仔身手矫健!” “等一下——你知道可可就是晴仔吧?” “她一只手,就直接把那个姐姐的手腕抓住,像超级英雄。” 祝晴眯起眼睛。 刚才还强调不要说让“他大姐”担心的话,一转头,放放将惊险刺激的一幕从头到尾复述出来,生怕她错过任何一个细节。 “但是不危险,你放心吧。”他说,“我们可可练过的!” “此地无银三百两。” 放放被外甥女拆台,叉腰道:“晴仔?” 盛放宝宝皱着小鼻子,气势汹汹地朝晴仔靠近,很有威严。 “你怎么对舅舅说话啦!” 外甥女直接一手拍扁他的小脸。 “喂!” “喂什么喂?” 就在舅甥俩笑闹时,两个人突然同时僵住,心跳像打鼓。 他们不约而同,小心翼翼地,将视线移向病床。 “晴仔,你有没有看见?” 祝晴深吸一口气。 “我看见了。” 他们都看见了,看见盛佩蓉摆在身侧的手—— 手指微不可察地动了一下。 当天下午,盛放没有回幼稚园继续上学。 他待在大姐住的疗养院,陪着外甥女一起等待。 医生们步履匆匆,病房门开了又关。每一次关门声,都让祝晴的心跟着颤动一下。 他们坐在病房外走廊的塑料椅上,走廊尽头的窗户敞着,风很大,裹着消毒水气味飘来。 祝晴想要高兴,又不敢高兴。 放放好动,话还多,此时却出奇地安静。过去在盛家,他经常看见迷信的爹地妈咪许愿,祈求生意兴隆。玛丽莎也总许愿,希望用二十磅肥肉换自己远在家乡的小孩发烧痊愈。还有萍姨,每当他说了什么童言无忌的话,她就会双手合十念念有词,念叨着“有怪莫怪”。 盛放不知道他们在向谁祈祷,但是这一刻,他也在心底许下愿望。 希望大姐醒来,希望从今往后,晴仔变成有妈咪疼爱的小孩。 盛放闭上眼睛,两只小肉手并拢。 医生护士们匆忙的脚步声在走廊来回穿梭,最终他们被罗院长请到办公室。 办公室里很静,安静到放放甚至能听见晴仔并不平稳的呼吸声。 “医生,我妈妈怎么样?” 罗院长在他们面前摆开一叠报告。 厚厚一叠报告,翻开任何一本,里面都充斥着医学术语,祝晴看不懂。 “从最新的脑电图看,盛女士出现了一些异常的脑电活动。不过这种情况在长期昏迷的植物人患者中并不罕见,多数是无意识的神经反射。” “外界确实存在不少误解,也可能是影视剧的误导——总以为植物人动一动手指,就会苏醒,实际上不是这样的。这类动作往往只是脊髓反射,和意识是否恢复、患者能否苏醒并没有必然联系。” 盛放看着晴仔的眸光黯了下来。 他也垂下自己的小脑袋和小肩膀。 “盛女士昏迷这么多年了,我知道你们在等奇迹。” “作为医生,我必须如实相告,按照目前的常规治疗手段,她苏醒的可能性微乎其微。” 祝晴的手,紧紧攥着脑电波波动的报告。 医生这番话,只差明白地告诉他们,盛佩蓉醒来的几率微乎其微。 但是刚才,祝晴分明看见母亲的手指在微微抽动。 即便她的生命力极其微弱,但她真真切切地存在着。 “现在摆在你们面前的,有两条路。第一条路,维持现状。以盛女士目前的身体状况,还能撑一段时间。但最终结果,你们应该明白。” 原剧情里,在昏迷数年后,盛佩蓉因身体器官衰竭去世。 而此时此刻,罗院长的话,指向同样的可能性。 “第二条路——”罗院长顿了顿,“最近国外有个实验性的新疗法,正在招募志愿者。” “根据前期数据,成功率大概三成。” “手术风险很大,三成的成功率,意味着七成可能会失败。” 失败的结果,显而易见,最坏的情况是连现有的时间都保不住。 “这个决定很难,我理解。” “你们需要好好考虑,是继续维持——” “还是赌一把?” 院长办公室里,空气如凝固一般沉寂。 盛放一直没有听见晴仔回答,低头盯着自己的十根手指头。 放放攥起小拳头,郑重其事地竖起三根手指。 三成的希望。 小舅舅如今是家里唯一的长辈。 他必须撑起场面,撑起这个家! 宝宝的心“卟卟”跳:“要搏一搏吗?” 第60章 原来答案这么简单。 盛放坐在院长办公室里,两只小脚悬在椅子边缘晃荡。 原来对什么都感到新鲜的放放,没有东张西望,只是安静地盯着罗院长一开一合的嘴巴。 三岁半的孩子,哪里能听懂罗院长那些有关于脑补损伤和手术风险的医学术语?他只能从晴仔凝重的表情中嗅出不安的气息。 外甥女的眉心拧成了结,而罗院长正从身后的档案柜里取出一摞厚厚的资料。 “我们确实有过成功案例,患者在术后逐渐恢复语言和行动能力。”他将病例报告摆在一大一小面前,停顿片刻,“但同样存在失败案例,术后脑部损伤加重,甚至……” 罗院长的办公桌上,两沓病例资料形成鲜明对比。 和左边堆高的失败档案相比,右边寥寥无几的成功案例显得凄凉。 祝晴知道,这不仅仅只是冰冷的数据,失败案例的背后,藏着罗院长欲言又止的潜台词。 他们被推进手术室后,就再也没有出来过。 “从盛女士目前的检查指标来看,各项条件都符合手术标准,是适合接受手术干预的。” “新疗法的报名截止日期是十月底,你们还可以考虑。” 罗院长翻开日历,用黑笔圈出日期:“即便决定手术,也需要三周的术前准备期。要调整用药方案,改善营养指标。” 罗院长的解释专业清晰,祝晴却只能提炼出两个关键信息。 十月底之前,必须做出决定,再到完成手术—— 最多两个月的时间,可能就是生死永隔。 “至于保守治疗,确实能维持现状,但脑部损伤会不可逆地恶化下去。到了那时候,连这三成希望都不会有。”罗院长的语气温和,却不容拖延,“建议两周内给我答复,这样无论哪种选择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