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是特意避开附近医院,坐了很久的车,才来到我们这里。” 听着护士的话,祝晴和曾咏珊交换了一个眼神。 这与坪洲居民描述的那位总穿长袖的女性吻合。 “伤势……何止是重?肋骨骨裂,手腕软组织挫伤,面部淤青,就连头皮都缺了一块,看得都疼。” “当时医生给她处理完所有能包扎的伤口,特意跟她说,可以帮忙联系社工。但她只是摇头,说不需要。” “很多家暴受害者都这样。”护士小声补充,“明明受了伤,却还是不敢反抗,甚至根本不知道应该怎么保护自己。就只是这样受着,什么时候才能熬到头呢?” 莫振邦:“家暴?” “她的伤势完全符合被家暴的特征,却坚称自己是从楼梯上摔下来。但其实当时她的额头淤痕,明显是被人抓着头发往墙上撞。” “也就是说,从医学角度判断,这些伤绝不可能是摔伤……” 警员们一阵沉默,耳畔只有病历纸页翻动的声音。 祝晴注意到病历本上联系方式的空白栏。 “有办法联系到她吗?” 对方无奈地摇头:“她没有填地址,也没有留联系电话,应该是不希望被我们找到。像这样的情况,就算我们想帮助她,也根本无从找起。” 这时,虚掩的病房门被轻轻推开。 另一名护士拿着记录本走出来。 “是问前两年那个舒小姐吗?”她说,“我记得当时妇女庇护所的项姑娘来发宣传手册,停下来和她聊了几句。好像……还给她留名片了。” 二十分钟后,警员们赶到这家私立医院护士口中的妇女庇护所。 办公室里,义工项姑娘在听明警方的来意后,起身从柜子里抽出一份档案。 “名片是我给舒小姐的,其实当时没抱希望,因为她连眼神交流都回避。就算脸上带着那么明显的伤,她还是坚持,说是自己摔的。” “她第一次来我们这里,是一年半前。”项姑娘翻开记录本,“那天雨很大,她浑身都湿透了,整个人在发抖。依然说是摔伤,但我发现,她后背全是淤青。” “舒小姐告诉我们,一开始,她先生不是这样的。”她轻声道,“第一次动手,他跪在地上求她原谅,说只是喝多了,发誓不会再犯。那时候,他还会买花,买巧克力哄她开心,在家抢着做家务,装得像个模范丈夫。” “后来呢?” “后来,他说工作压力大,打骂就成了家常便饭,动手后甚至不会再道歉。” “最近一年,他去内地接工程,几个月才回来一次。每次回来,舒小姐身上都会添新伤。” “没有报过警吗?” “她试过报警。”项姑娘苦笑,“每次警察一来,就低声下气道歉,说有些伤是她自己摔的,有些是他一时冲动。再加上,她父母一直被拿捏着……” “直到今年年初,两位老人相继过世,舒小姐才……” “前后很多年了。和我们这里很多需要救助的女性一样,从恐惧到理解,再回到恐惧,转而接受、原谅……最终面对真相,需要走很长的路。但总有人能走出来,这就是我们坚持的意义。” “她是好不容易才下定决心的,决定离开她的先生。”项姑娘犹豫了一下,“请你们……千万别惊动任何人。” 曾咏珊立马转身,对莫振邦说道:“阿头,快通知黎叔别联系她丈夫!” 凝重的气氛被莫sir的笑声打破。 “你们还拿我当阿头?一个个都学会发号施令。” 话是这么说,莫振邦还是摸出手提电话,立刻通知黎叔。 豪仔的笔尖在笔录纸上滑动着,记下密密麻麻的文字。 “这十年间她丈夫经常往返两地?夫妻俩不经常住在一起?” 项姑娘翻档案确认道:“没错,最近半年才长期定居在那边。舒小姐说,怀疑他两边各有一个家,但即便是这样,也不愿意放她自由。离婚——她提过很多次了,她丈夫甚至会拿着刀威胁……” 曾咏珊在心里计算着时间线。 如果舒莹莹真是坪洲那个女人,这段空窗期确实足够发展一段地下情。 “周永胜?秦文?”项姑娘皱眉思索,缓缓摇头,声音里带着笃定,“舒小姐从来没有提起过这两个名字。” “以我对她的了解,这不太可能。你们没看见……我见过太多次了,舒小姐带着满身伤痕来庇护所的样子。” “一个被伤得这么深的人,怎么敢再把希望寄托在另一个男人身上?” 短暂的沉默后,项姑娘突然想起什么。 “对了。我知道她一直在偷偷学习西语。舒小姐有位表亲早就已经移民,她也一直想离开,只是放不下父母而已。” 祝晴的眉头安静地听着。 不对劲,完全不对劲。 这位义工所描述的舒莹莹,是个想方设法靠自己力量挣脱枷锁的女人。即便迷雾重重,她挣扎着,也要自己走出来。但周永胜——他从来都是拯救者的形象。 在购买机票时,舒莹莹刻意不留下联系方式,恐怕只是为了躲避丈夫的追踪。 并不是为了隐藏什么身份秘密。 “现在能联系到她吗?” 项姑娘迟疑片刻,终于点头:“应该可以。” 离开时,豪仔和曾咏珊直奔舒莹莹现在的住处。 祝晴则与莫振邦驱车返回警署。 “会不会同时间出票只是巧合而已?” 莫振邦沉默片刻:“一前一后在同一间旅行社不同柜台办理手续,购买机票……这样的巧合,确实存在可能。” 但如果是这样,那个神秘的“新太太”又去了哪里? 窗外街景迅速后退。 莫振邦缓缓道:“要是周永胜和‘新太太’真的感情深厚——” “她还会按原定计划离港吗?”祝晴接上他的话。 莫振邦抬眉。 几个月前刚从警校毕业的年轻警员,在短时间内积攒经验,变得更加沉稳,精准把握破案节奏。 周永胜遇害的新闻铺天盖地,闹得沸沸扬扬。 如果真像邻居所说那般恩爱,这位现任怎么可能按照原计划离开香江? 她会留下来。 “不该查同航班的乘客。”祝晴说,“该查的是退票记录。” “退票的才是真正的同行人员!” B组立即展开新一轮行动。 当祝晴和莫振邦风风火火赶回到警署时,案情侦查有了新的进展。 “这趟航班,确实有个女人退了机票,是在周永胜死后。” “监控拍到了。” 警员们立刻围到电脑前。 模糊的航空公司监控画面中,一个短发女人低着头快步经过。 镜头只捕捉到她三秒